強化內生動力 江蘇銀行的“智慧金融”是怎樣煉成的?
從“數字化”到“數智化”,一字之差卻是質的飛躍。當“數字”插上智慧的翅膀,金融科技就有了無限的可能。
當前,數字轉型、智能服務已成為金融科技領域的 “關鍵詞”,而部分金融機構早已憑借敏銳嗅覺在智慧金融賽道上進行了前瞻性布局,并通過持續深耕,結出了金融科技的累累碩果,進而助推銀行服務更上一層樓。作為城商行的“優等生”,江蘇銀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布局:種下“智慧”之樹
十年時間可以做什么?有人用來閱讀,有人用來健身,而江蘇銀行用來種下了一棵“智慧金融”之樹。
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年)》,明確了金融科技的發展方向。今年初,中國人民銀行再次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明確提出從戰略、組織、管理、目標、路徑以及考評等方面將金融數字化打造成金融機構的“第二發展曲線”。
而江蘇銀行早在2013年就全面啟動了“智慧銀行”建設,提出打造“最具互聯網大數據基因的銀行”。
經過多年發展,江蘇銀行在智慧金融的創新之路上步履翩躚,不斷挖掘和釋放金融科技賦能轉型的潛力和活力。“稅e融”“隨e融”“月光寶盒”“筋斗云”“黃金眼”“e融支付”“履約寶”……一系列創新產品和服務構成江蘇銀行馳騁金融科技賽道的生動縮影。
在頂層設計上,江蘇銀行在五年戰略規劃中將“智慧化”置于“四化”建設(即“智慧化、特色化、國際化、綜合化”)的首位,并啟動實施 “智慧金融進化工程”,實現創新業務的多點突破、全面開花,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2022年,江蘇銀行對原有科技服務架構進行優化整合,形成“一個委員會+一個研究部+一個部門”的新組織架構,以更好統籌全行金融科技創新管理,加強創新課題研究、政策動態跟蹤、對外合作交流,不斷推進創新性產品、智慧化運營和數字化管理的落地。
“銀行業務不再是繁華街道上的高樓和讓你簽字的紙,而是需要你以最高的效率實時向客戶提供服務?!闭\如布萊特·金所言,面對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態勢,江蘇銀行通過提前布局,打造了一系列智慧金融產品和創新機制,為實體經濟和自身轉型發展注入了澎湃生機和動力。
成長:服務“更上層樓”
麥肯錫曾表示,2014年以來,金融科技驅動的業務正成為金融機構業績增長的主力。2021年全球銀行業55%的收入貢獻來自數字化驅動的新型經營服務模式。
通過積極推進數智化轉型,江蘇銀行不斷以金融科技賦能管理變革、產品創新、流程再造、服務優化、風險防控,推動科技和業務有機融合,在實踐中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江蘇銀行特色的智慧服務模式,實現了金融業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金融服務質效有效提升。
例如,“智慧網點”的轉型讓江蘇銀行的對客服務渠道重新煥發生機。目前,江蘇銀行網點員工可通過 “網點服務支撐群”“對公客戶經理服務支撐群”“報表數據需求受理群”等一鍵發起工單,通過創新微流程服務,實現服務事件全流程可跟蹤、可追溯,提升服務質效。江蘇銀行還加強總分支行聯動,總行可提供7*24小時服務支持,及時響應、解答網點問題,實現1分鐘響應、5分鐘定位、10分鐘解決,大幅提升了客戶服務滿意度。
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江蘇銀行依托“數智化”轉型成果,不斷拓展無接觸金融服務的覆蓋面,打造全場景的線上服務平臺,努力以自身的快速響應為客戶提供有溫度的金融支持。目前,江蘇銀行的無接觸金融服務覆蓋了支付轉賬、收款結算、融資業務、蘇銀金管家、線上客服等五大業務板塊,客戶在線即可完成業務辦理。這既能有效保障企業客戶和從業人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健康安全,又能讓客戶享受到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
成效:收獲累累“碩果”
放眼當下,江蘇銀行種下的“智慧銀行”之樹已是碩果累累。
圍繞 “加速科技賦能,提升價值貢獻”的戰略目標,江蘇銀行以“數字智慧化、智慧數字化”為探索方向,以金融科技賦能全行各項業務,創新金融產品,為實體經濟轉型增長提供動力。
2022年,江蘇銀行自主設計研發、創新打造的區塊鏈品牌“蘇銀鏈”平臺再一次全面升級,正式步入“3.0”時代。該平臺建立了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約管理機制,擁有全流程的業務數據保護體系和存證、防篡改等安全機制,既能提高平臺效率,也能有效保障用戶隱私安全。
上線以來,該平臺已推動數十個金融創新項目落地,涵蓋“票據貼現”“物聯網動產質押”“OA無紙化審批”等多個重點領域,在供應鏈金融、互聯網金融服務等方面均取得了不俗成績,榮獲“人民銀行銀行業科技發展獎全國二等獎”,并入選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
依托數智化發展優勢,江蘇銀行目前已實現以“快付通、履約寶、e融支付”等產品為核心的“收管付”一體化,搭建了以手機銀行、天天理財為主的線上化財富管理平臺。其中,手機銀行在“新浪測評”中連續三年位列城商行第一,天天理財在中科院旗下《互聯網周刊》組織的評選中多次蟬聯全國第一,2022年榮獲“最佳客戶體驗獎”。
值得一提的是,江蘇銀行還上線了“園融智慧”服務平臺,通過引入多家園區300余項標準數據,完成與江蘇省大數據管理中心合作,引入國家信息中心“信用中國網站數據”和公安部“人像比對服務”數據,打造出全國領先的數字化園區金融服務新模式。
未來,江蘇銀行將繼續把握智慧銀行轉型機遇,下好數智化建設“優勢棋”,不斷加強業務與科技融合,努力在金融科技引領上見實效,在用戶體驗上求突破,持續以自身的高質量發展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記者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