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贏基金“雙子星”合力構筑低波動“固收+”新標桿
雙基金經理管理的“固收+”產品如何實現“1+1>2”的效果?永贏華嘉信用債堪稱是管理的成功范本。
楊凡穎、曾琬云,永贏基金深耕債券領域多年的兩位女將,作為信用債和可轉債領域的高手,憑借著信任和默契,合力將永贏華嘉信用債打造成了一只近1年年化收益7.23%,排名同類6/1130的績優“固收+”產品①,更為可貴的是,這只產品成立以來經歷的5個完整季度均實現正收益,而最大回撤僅-0.94%,同類最大回撤平均-2.13%②,真正幫助投資者有效熨平市場波動,帶來舒適的投資體驗。
她們是怎么做到的?出色業績的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投資秘籍呢?
(①截至2022/10/31,數據來源:銀河證券,同類指長期純債債券型基金(A類);②截至2022/10/31,數據來源:wind,5個完整季度指2021Q3-2022Q3,同類指混合債券型一級基金。)

楊凡穎,廈門大學金融工程碩士,12年信用債投研經驗,5年基金管理經驗。曾任鵬華基金固定收益部高級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社保投資助理;興銀基金固定策略分析部總經理兼基金經理,現任永贏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副總監兼基金經理。擅長信用債投資,自上而下積極捕捉行業、品種和個券投資機會,信用風險控制能力強勁。

曾琬云,清華大學金融碩士,6年從業經驗,1.5年基金管理經驗。曾任廣發證券固定收益部交易員,現任永贏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基金經理。投資風格穩健進取,不以市場短期漲跌為投資依據,擅長把握大行情,倉位調整和回撤控制能力強。
好搭檔 更默契
作為雙基金經理產品,“無間”的協作非常重要。
“我們倆的工位正好背對背,組合怎么配置、要不要調整,防守多一點還是進攻多一點,哪類資產多一點,我們隨時扭頭交流。”對于和曾琬云之間的合作,楊凡穎用了“非常默契和緊密”來形容。
楊凡穎介紹,當判斷信用債和轉債市場行情都向好時,因為轉債彈性比較大,她此時會毫不吝嗇的把信用債倉位騰挪給轉債,去做收益的增強和加固;曾琬云也告訴記者,每當年初、季度或半年度這類較關鍵的時點,她們都會進行資產配置的討論,而在市場波動較大時也會隨時在工位上交流情況。
經過互相的試探和磨合,如今兩人在合作上愈加默契,無論是流動性支持還是倉位調整等,“合作這么久,確實是一個非常絲滑的感覺。”楊凡穎笑言。
控回撤 加收益
默契的配合,使得楊凡穎和曾琬云總能在投資策略選擇和市場風格操作中達成一致性意見,更好發揮各自專長,進而有效控制回撤,最終取得超越市場及同類的業績表現。
在信用債投資中,楊凡穎始終本著嚴控信用風險的原則,不采取過度下沉信用資質、只重視票息收入而承擔過多本金風險的投資方式,相較于挖掘靜態,更偏好通過交易等其他策略增厚組合收益。策略上,重點聚焦于自上而下的久期擺布、組合的結構調整,以及個券的高頻交易。
把控轉債投資風險上,曾琬云主要強調了三個方面,一是不要以過低的價格賣出,二是不要以過高的估值買入,三是不要重倉參與不熟悉的領域,特別是要避開存在價值陷阱的標的。曾琬云在轉債的配置上更加偏左側,擅長尋找市場階段性的轉債個券定價錯誤,甚至是權益市場還沒有挖掘到的投資機會,進行左側布局。
在產品管理的目標導向上,兩人也是從持有人體驗出發,曾琬云表示,希望將華嘉的“固收+”定義為“加收益”,配置轉債資產目的是為了實現絕對收益,以 ‘加收益’為目標,會讓自己更愿意去等待。“信用債+轉債”的新型“固收+”策略設置,不僅讓華嘉有別于市場上傳統的 “+股票”的“固收+”產品,也使得永贏華嘉信用債“絕對收益”的定位更為突出。
精分工 廣覆蓋
業績的取得從來不會是一個人的單打獨斗,楊凡穎和曾琬云的背后還有永贏基金研究團隊的鼎力支持。
“2018年之前轉債更偏向于貝塔的特性,因為供給量偏少,市場的關注度沒有現在高;但2018年之后,轉債出現井噴,規模增長非常快。”曾琬云告訴記者,為了更高效挖掘具備阿爾法潛力的轉債個券,公司配置多位研究員,覆蓋包括新能源、大消費、TMT等在內的各個行業,更好賦能轉債投資工作。
除了研究團隊的支持,永贏基金內部自研的信用債投研管理系統也很好地為信用債投資保駕護航。據了解,永贏基金花費4年,打造了業內領先的信用債投研管理系統——牽星系統,該系統從輿情監控到估值分析,從分級管理到信用策略,進一步幫助基金經理提升風險防控及信用債價值挖掘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永贏基金卓越的固收綜合實力也獲得了業內的認可,近期更是斬獲了行業權威大獎——金基金.債券投資回報基金管理公司獎 (上海證券報,2022.11)!海通證券顯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永贏固定收益類基金近一年超額收益率在固收類大型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14,近兩年排名第2/14,近五年排名第3/14。
存敬畏 常反思
在楊凡穎和曾琬云的投資生涯中,2018年都是繞不過去的一年。
在這一年里,楊凡穎憑借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獲益頗豐,但市場上低等級信用債的暴雷也讓她對信用風險有更深刻的認知;而曾琬云在低迷的權益市場里沉下心來充電,從價值投資到技術分析,從道氏理論到波浪理論,重溫很多經典理論,在為下一次的起跳積蓄力量。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楊凡穎提到“不要為信仰買單”,而曾琬云也談到“永遠不要和市場作對”,其實都隱含著一層意思:對市場保持敬畏。
楊凡穎也曾在震蕩市時感到糾結,要不要將自己擅長的右側風格改成左側交易?現在的她堅信,適合自己的風格才是最好的。盡管右側交易在震蕩市環境下交易效果一般,但好處在于一般不會錯過趨勢性行情。如果風格來回切換可能適得其反,所以自己更傾向于保持穩定的、成熟的投資風格,揚長避短才是長久致勝之道。
而在2018年的全年熊市中,曾琬云對市場有了更理性的認識。“在一些擁擠的賽道,需要克制住追逐的沖動,轉而挖掘一些尚未或剛剛被市場發現的標的,拿到真正能夠裝進口袋的收益;不要重倉參與沒有研究透的行業或標的;市場雖然會出現階段性錯誤,但終究會回歸理性。”
作為“固收+”基金,Wind數據顯示,永贏華嘉信用債自2021年4月份成立以來,過往每個完整季度均獲正收益,成立以來年化收益7.48%。這顯然離不開永贏基金兩位實力女將的共同努力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2/10/31,每個完整季度指2021Q3-2022Q3)。
在采訪過程中,楊凡穎、曾琬云不時冒出的金句也讓記者記憶深刻,在此,將她們多年投研工作的積淀與大家一起分享:
●不要為信仰買單。
●要去翻石頭,尋找合理定價或被市場低估的品種,不要去過度擁擠的地方。
●永遠不要和市場作對,要相信市場終究是會回歸理性的,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地反省。
●泡沫來的時候你要去享受它,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泡沫會吹到多大,但是泡沫來的時候你一定要站在離出口最近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由楊凡穎、曾琬云兩位基金經理聯袂打造的永贏華嘉升級款——永贏合嘉一年持有基金即將于12月7日起重磅發行。同樣采用“固收+”策略,精選中高等級信用債,力爭穩健,彈性權益倉位配置 (股票+可轉債+可交債倉位10%-30%),力爭增厚組合收益。同時合嘉設置一年持有期模式,兼顧投資收益與流動性需求,追求更大正收益概率,力爭提升投資體驗。
記者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