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時基金麥靜:致力將“專業的投”和“優質的顧”做到極致
“基金投顧組合解決了大家的‘資產配置’和‘基金選擇’兩大問題。”截至今年10月24日,我國基金投顧試點已滿三年,三年來,基金投顧的組合策略更加豐富,服務客戶的數量不斷增加。同時,各家投顧機構在各個方面不斷探索創新,投資者也從基金投顧中獲得了更好的持有體驗。
作為第二批基金投顧試點機構,截至今年十月末,博時基金開展投顧業務滿一周年。有著13年資產配置經驗的麥靜,不僅是博時基金多元資產管理部總經理,也是博時基金投顧業務——博樂智投的領軍人物,過去一年,她率領的博時基金投顧投資團隊,為客戶提供了多個風險層級、多種風格和多種策略的專業投顧組合;博樂智投在客戶留存率方面達到92%。在2022年市場整體出現較大回撤情況下,控制風險變得尤為重要,博樂智投做到了。
展望未來,麥靜表示,目前A股值得布局,整體估值合理偏低,基本面有望走向復蘇,疊加美聯儲加息進入尾聲等因素,預計明年的市場比今年要樂觀,博樂智投將從“專業的投”和“優質的顧”兩方面出發,為不同理財需求的朋友們提供多樣化的投顧策略,并在投前診斷、投研團隊、客戶陪伴等領域持續升級。

麥靜:碩士,CFA。2006年起先后在中鐵信托、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工作。2020年5月加入博時基金,現任多元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兼基金經理。
A、同樣是選擇基金,基金投顧相較FOF是否有優勢?
基金投顧比公募FOF誕生得晚,但在麥靜眼中,基金投顧卻比FOF更有優勢。
“首先在可投標的方面,FOF對于成立期限和規模有更加嚴格的要求,例如養老目標FOF投資的基金必須成立兩年以上,過去八個季度的平均規模要達到2億元以上。如果有一些基金經理不希望單體基金規模過大,把自己的老基金關閉申購而去發一些新基金時,公募FOF由于不能購買新基金,可能存在期望投資卻無法投資的基金經理的情況,而投顧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麥靜告訴記者。
“第二,投顧策略的設計實際上更加靈活,只要能夠找到一種市場需求或者某一類客戶的需求,這個需求跟策略匹配就可以了。但是FOF產品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申報流程,并且很多內容在設計產品、確定合同時就被嚴格限定了,而在投顧上面,我們正在探索怎么能夠更加靈活滿足客戶的一些需求。”
“第三,是交流跟互動的可觸達性不同。作為基金經理,我寫的季報希望能夠告訴大家我做了一些什么、下一個階段想做什么,但是真正會看季報的個人投資者非常少,有些持有人恐怕都不知道那么長的季報中基金經理的觀點在哪一段,因此想要表達的信息很難有效觸達客戶。投顧不一樣,點開投顧賬戶,最新觀點和建議會立刻呈現出來,我們會為投顧客戶解讀市場,告訴他們投顧主理人做了哪些操作來應對市場,建議他們應該如何看待波動等等,甚至還有專業的小伙伴會把投顧主理人的話翻譯成投資者更容易理解的文字或者圖表。”
麥靜表示,正是這種優質的“顧”,能夠非常好的把信息傳遞給客戶,隨著時間積累,能夠逐步建立投顧客戶與投顧主理人與之間的信任,幫助客戶拿得住投顧組合。理論上講,他們推薦的投顧組合就是在持有人做了問卷之后認為能夠匹配他需求的組合,從而解決“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問題。
B、在眾多基金投顧中如何選擇?
從業以來,“專業”和“專注”一直是麥靜最鮮明的標簽。她率領的博時基金投顧團隊在投資組合上的業績表現、風險收益穩定性,以及回撤、波動的特性等方面都超越基準,一些組合表現也向著已形成口碑甚至品牌的優秀投顧組合看齊,展現了競爭實力。
“在搭建投資團隊時,我們一直秉承要找最專業的人來做這個事情。比如,我們團隊里有國內賣方最早開始做資產配置研究的同事,也有在賣方做了很多開創性基金研究的同事,整個團隊的專業度非常高。”
麥靜進一步告訴記者,投顧組合的收益來源有兩個,同時也是解決兩個痛點:第一個是資產配置,例如高波動的基金什么時候買、什么時候賣的問題。第二個是基金優選,即面對各種類型、上萬只基金不知道怎么選的問題,所以團隊的搭建也是緊緊圍繞這兩條線。
C、在全球震蕩的背景下,普通投資者該如何配置資產?
巴菲特曾經說過,“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于你能夠賺多少錢,而取決于你如何投資理財。”對于工薪階層來說,當前該如何合理的配置資產才能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呢?
麥靜認為,首先普通投資者的資產也分不同的久期:有一些資產是長期持有,主要目的是遠期的養老或者財富增值,如果一定要量化,那么至少5年內不會動的錢可以稱為長久期的錢;另外是一些流動性的錢,能夠隨時滿足一些支出;最后是投資期限介于兩者之間,不需要太多流動性但也不確定長期不用。
“我們建議針對長期的錢,即五年以上不會動的錢,在能夠承受的風險范圍內,盡可能在目前權益資產估值偏低的時候增加一部分權益資產。房產的長牛走勢已經過去了,未來10-20年,權益資產大概率是能夠幫助大家達到資產增值目標的一類資產。當然,我們還是強調每個人的風險偏好是不一樣的,哪怕對長錢的配置,也要結合自身的承受能力來做。對于中短期的錢,在目前不確定因素比較多、市場波動加大的環境中我們建議:第一更加分散;第二相對謹慎,因此,中短期的錢配置高波動資產的比例要比長錢配置中的比例更降低一些。”
記者 王金萍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