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新金融“引擎”激蕩新發展動力 ——蘇州建行“金融+”打開服務新思路
數字經濟時代需要數字金融的有力支撐,數字金融的發展為新經濟發展提供更強大的動力“引擎”。對于“爭當新金融行動的先鋒隊、爭當支持蘇州現代化建設的金融先鋒隊”的建設銀行蘇州分行來說,先鋒的內核與數字金融創新密不可分。
無論是數字人民幣應用試點中的首單突破,還是以建行生活App、惠懂你App為切入點“數字金融+”服務,無論是“裕農通+”對鄉村經濟服務的數據化提升,還是“創業孵化器+”對科創企業的生命周期服務,蘇州建行賦予新金融更多創新,也為蘇州數字產業發展提供了建行支撐。
“數據+技術”串起數字人民幣應用新場景
“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加速擴展將給零售支付市場帶來重大影響,甚至可以被看作是金融領域的新基建。”這是央行寫進《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里的一句話。事實上,數字人民幣帶來的重大影響不止在零售支付領域。作為首批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的城市之一,蘇州在零售支付、與實物現金雙向兌換、電商線上場景,甚至是離線錢包支付體驗等方面都展開了積極嘗試,很多市民對數字人民幣的便捷有了親身體驗,從生活繳費、餐飲服務到出行購物,數字人民幣“潤物細無聲”地進入普通人的生活。伴隨著試點的推進,一批對公領域的數字人民幣新應用,成為了銀行業機構發揮所長的焦點。
建設銀行蘇州分行在特色數字人民幣應用探索與建設方面有一個生動的形容叫做“全場景鏈路”。尤其是今年以來,在發揮創新動能、沉淀核心技術的過程中,該行以數據和技術雙輪驅動,通過“全場景鏈路”的拓展,打造起了支撐和推動新金融發展的技術底座。
其中,在支付領域,建行蘇州分行把數字人民幣支付功能與國家電網蘇州供電公司在全國首創的電動汽車充電機器人系統結合起來,把尖端先進技術與數字人民幣M0現金特性結合,將數字人民幣嵌入電動汽車充電這一小額高頻場景中,打開了數字人民幣新能源車生態體系里的運用空間。在相城,該行還落地了“數字化智能書柜”數字人民幣功能接入項目,首批支持數幣功能的書柜分別在相城區元和街道板塊內3個點位投入使用,將數幣支付功能嵌入讀者借閱及歸還流程。建行吳中支行完成蘇州首筆數字人民幣購買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業務,還支持蘇州市吳中公證處實現了江蘇省首筆數字人民幣公證費繳款。
在貸款及結算領域,建行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支行依托“海貿貸”模式為蘇州拓達海客跨境電商科技有限公司發放了數字人民幣普惠貸款300萬元。其中首批100萬元被用于支付中歐班列國際鐵路運輸預繳費用。建行太倉分行成功發放系統內首筆數字人民幣個人消費貸款,用于支付住房裝修款,并協助太倉港源電力公司完成全國首筆通過數字人民幣支付民生實事項目工程款項的跨行結算交易,實現數字金融與項目建設的深度融合。建行吳中支行成功發放系統內首筆數字人民幣購車分期,用于支付個人購車消費,實現了數字人民幣在政府消費券與消費分期場景融合的創新應用。建行蘇州分行營業部協同東吳證券落地蘇州市非銀金融國企首筆數字人民幣結算業務。
在政府采購與獎補資金發放領域,蘇州建行也找到了數字人民幣的用武之地。該行在太倉市機關事務中心實現了全國首筆黨政機關采購領域的數字人民幣應用,打造起“食堂云管家+數字人民幣”場景,充分發揮了數字人民幣點對點支付,款項實時到賬的特點;在相城落地江蘇省首單數字人民幣國庫集中支付業務,向邁寶智能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發放科技局付高企認定數字人民幣獎補資金15萬元。也是在相城,該行還聯合相城區農業農村局實現了全國首筆有害農資回收數幣交易、農業補貼類數幣獎補資金發放以及購買農資數幣交易三項場景的落地。
兩個App背后的新金融創新活力
盛夏七月,打開建行生活App,一抹亮眼的橙色映入眼簾,建行生活“美好717生活節”開啟。用戶只需要登錄并注冊“建行生活”App,即可一鍵領取200元新人禮包優惠,并且整個7月還有豐富超值的活動。這個App是建設銀行官方出品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覆蓋美食、商超、外賣、電影演出、景點門票、打車等高頻剛需生活場景,無論您是否為建行卡持卡人,只要手機號即可完成注冊登錄,享受吃喝玩樂“一站式”服務,還能體驗數字人民幣等新元素。
“這個平臺借科技之力,將數字信息和新型消費業態深度融合,擁抱各類場景合作伙伴,把入駐商戶與百姓用戶聯系在一起。”在蘇州建行了解到,目前已有2800多家蘇州商戶入駐平臺,蘇州本地用戶也已超百萬,手機端便捷的服務、大數據運用的點對點服務給人帶來了全新的權益體驗。
如果說建行生活App依托數字平臺是直接切入了百姓生活,“惠懂你”App則把服務的觸角集中到了企業融資服務上。這一手機移動端服務平臺在業內首創了精準測額功能,通過內外部海量數據整合應用,利用大數據分析對企業進行全息畫像,企業主只需輕松點擊,系統自動完成額度計算和審批,為企業提供“可見即可貸”的測額體驗。根據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涉農企業、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等客群特點,“惠懂你”上推出小微快貸、個人經營快貸和交易快貸等產品體系,可以滿足多類企業群體差異化融資需求,支持企業主完成貸款申請、簽約、支用、還款等全流程線上操作。截止今年上半年,建行蘇州分行惠懂你授信客戶累計已超2萬戶,授信金額累計超300億元。
“無科技不金融”,兩個App的背后,是建行踐行新金融行動,主動服務制造強國、科技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不懈努力。為更好支持科創企業,該行還積極利用科技為知識產權大數據應用開拓新路,運用知識產權創新推出“科創評價體系”,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知識產權在金融領域的“信用化”和“數字化”,以一系列量化指標評價企業的持續創新能力,將“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的核心資源要素納入信用評價,突破依靠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三張表”的評價體系,有機補充了傳統的“資金流”評價模式,支持科技企業將技術“軟實力”變成融資“硬通貨”。同時,堅持通過科技創新,提升服務科創企業的效率和能力,梳理專精特新、獨角獸培育企業、產業龍頭及生態鏈企業等,通過金融系統打造客群全景視圖,形成對科創企業的精準畫像,通過專業化的投融資管理系統為科創客群提供更高效、更精準的服務。
目前,蘇州建行已相繼創新“善知貸”“云知貸”“科技創業貸”等產品,幫助科技企業將知識轉化為數字,將數字轉化為資產,實現生產要素的流通轉換,破解科技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痛點;不斷挖掘知識產權價值,2021年辦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項目數量和登記額均位列全市銀行金融機構首位,并被授予2021年度“知識產權金融突出貢獻獎”,成為唯一榮獲此殊榮的金融機構;充分結合蘇州工業城市優勢,搭建產業載體平臺,以產業載體和產業資產自身價值為金融服務邏輯,為科創集群中載體、產業、客群之間的生態布局、聯動拓展提供有效支撐;還積極發揮網絡供應鏈金融產品優勢,助力產業鏈穩鏈、強鏈、補鏈。以“建生態、搭場景、擴用戶”的數字化經營思維,將金融活水由產業鏈直接觸達終端客戶,打通產業鏈“堵點”,提升供應鏈協同能力。截至2022年8月末,累計與超400戶產業鏈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生態金融合作,為超3300家上下游鏈條企業提供供應鏈融資服務,累計投放金額超400億元。
一個“金融+”點亮新產業
2020年1月,建設銀行蘇州分行在馮夢龍村的游客中心設立起了裕農通服務點,服務內容包含智慧政務、智慧繳費等。如今,“裕農通+”的金融服務已經下沉多個鄉鎮。馮夢龍村的裕農通服務點也已實現升級,增配智能柜員機設備、點鈔機、保險箱,增設善融扶貧商品服務專區,并為村民上門辦理“鄉村振興—裕農通卡”。便利的金融服務外,裕農通服務點還成為了建行“裕農快貸”支持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窗口,依托“政府-銀行-客戶”聯動模式,按照“互聯網+涉農大數據”及以數據直連為主、數據導入為輔的方式,通過對農戶個人基本信息和涉農相關數據的綜合采集、分析和運用,打造農戶信貸業務新模式。對符合準入條件的還可在電子渠道自助完成貸款申請、審批、簽約、抵押、支用和還款等,方便快捷。
去年7月22日, “創業者港灣”中國蘇州創業園旗艦店正式亮相。這一天,建設銀行與蘇州簽署了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圍繞產業轉型、科技創新、普惠金融、鄉村振興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合作,將在接下來的5年里,向蘇州實體經濟提供3000億元綜合融資支持,計劃服務高新技術企業超1萬家。“創業者港灣”被業界稱為“建行版孵化器”,打造的是“金融+科技+產業+輔導”的科技創新綜合孵化新生態,不僅是蘇州范圍內首個金融機構打造的創業創新孵化平臺,也是金融業內首個科技孵化的探索實踐,為創新創業群體提供創業的實體支持,同時提供豐富的全周期金融產品支持。針對初創期及成長期企業缺資源、缺管理、缺經驗的痛點,創業者港灣提供包括創業孵化、信貸融資、創投服務、輔導培訓、產業對接等一系列支撐,破解孵化周期長、投入大、融資難等問題;根據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不同階段企業融資需求特點,為入灣企業設計和提供專屬產品;圍繞科技創新類專項股權投資基金,協調聯動總分支行、子公司、創投機構、企業客群,為科創企業提供“有貸有投、投貸聯動”的資金支持。針對創業團隊個人,港灣還可提供個人住房按揭、高端專屬信用卡、私人銀行服務、人才公寓等多項服務。
同樣彰顯“數字促發展”理念的還有蘇州建行新開發的綠色金融管理平臺。該平臺打通了底層源數據到模型落地的全鏈路,開拓了智能獲客活客、綠色金融分析、企業監測預警、區域監測預警、雙碳監測預警五大應用。在實際應用中,平臺依托金融地理信息管理系統框架,將企業的環境表現、行業屬性、貸款狀態、資金和股權關聯信息、能耗信息、碳排放信息等綠色金融相關大數據附著在地理坐標上。通過可視化大數據分析,為綠色金融拓客、綠色信貸管理、環境和氣候風險預警及管理提供輔助。通過分析建行信貸資產分布與不同時段和區域的大氣、水、生態紅線等環境表現信息,區域環境表現與建行各區域、行業資產分布的契合性,為信貸資產在氣候等因素下的擺布提供參考。
如何更好地實現金融賦能?從“裕農通+”到“創業者港灣”再到“綠色金融管理平臺+”蘇州建行用一個“金融+”打開了新思路。該行著力探索與科技創新內在規律和需求相適配的金融形態,逐步構建金融支持科技企業“全周期”的服務體系,促進金融、科技和產業的良性循環。重點圍繞蘇州四大主導產業,打造“創融”服務體系。“創”即“創新、科創、創造”,“融”即“融資、融智、融合”,涵蓋了6類建行特色“金融+”線上、線下綜合化服務,有機結合“融資融智”“表內表外”“商行投行”“境內境外”等業務,以開放、創新、協同、共贏為理念組建多元化生態聯盟,以“科技+金融”促進政策和社會各方資源的集成,為蘇州市產業創新集群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創新的投融資手段為創新產業的發展帶來不竭動力。借助總行級機構投貸聯金融中心及總行級并購金融中心(蘇州)等平臺優勢,蘇州建行通過數字化手段,以市場化、專業化、品牌化、規模化運作,打造起多層次投融資生態體系。據了解,2016年建總行在蘇州落地投貸聯金融中心,蘇州建行成為區域內首家專業從事投貸聯動的銀行機構。中心成立以來不斷探索銀行股+債融資模式,秉承“投貸一體、投貸結合、以貸促投、以投補貸”的基本原則,為高成長性科創企業提供投貸聯動服務。中心已形成母基金--子基金--直投項目的股債聯動創新金融生態,設立建行系統首批投貸聯動專項基金-建銀科創投貸聯動股權投資基金,在區域內首開銀行主動參與私募股權基金管理的先河,是蘇州股權投資基金協會唯一的銀行會員單位。2022年,分行并購金融中心獲授“總行級并購金融中心(蘇州)”,面向上市公司、產業龍頭企業提供專業金融服務。雙中心充分協同,共同搭建以建行為核心的投資者聯盟,吸收聯盟成員140家,形成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產業布局,助力蘇州市培育現代特色產業集群,實現新金融服務質效。截至今年6月,蘇州建行通過建銀科創投貸聯動股權投資基金及聯動子公司,實現對42家企業超過42億元的股權融資,累積通過投貸聯動支持了超過190家科創企業。此外,蘇州建行還在區域內率先實現承銷用途類科創票據和主體類科創票據雙雙落地,進一步提升了投融資創新力度。其中,為蘇州金合盛控股有限公司在銀行間市場發行2億元用途類科創類中期票據。這是銀行間市場全國首批用途類科創票據,也是蘇州市首單科創票據,募集資金中50%用于科創基金出資,重點支持集成電路芯片和半導體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業以及其他戰略新興產業的科創企業發展。為龍頭企業亨通集團發行科創超短券,是蘇州首單主體類科創票據,支持區域產業龍頭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