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財基金李志虹:應更看重新能源行業景氣度指標
去年12月份以來,新能源板塊出現“恐慌性”下跌,中證新能指數(399808)最大跌幅近40%,隨后又強勢反彈超60%。回顧歷史,2019年至今,新能源板塊已經歷了四次大跌,但每次都會在半年左右的時間創出新高。
對此,湘財基金電氣設備與新能源行業資深分析師李志虹表示,新能源“長坡厚雪”的屬性,不斷得到業績快速增長的確認。與看重估值水平相比,他建議應更加關注“行業景氣度”這一綜合性指標,下半年看好光伏、鋰電池、風電三大細分方向。
新能源“長坡厚雪”屬性被確認
全球能源轉型大背景下,新能源“長坡厚雪”的屬性,不斷得到業績快速增長的確認。然而,經過兩年多的結構性牛市,板塊也存在資金獲利豐厚、行業較為擁擠等問題,下跌過程中往往首當其沖。
“最近一輪的回調由交易層面的因素主導,尤其是三四月份國內疫情反復,使得市場對2022年的業績產生較為悲觀的預期,諸多因素一起誘發了這一次的恐慌性下跌。”李志虹表示。
一方面,投資者對行業未來基本面產生了分歧,擔憂光伏、鋰電池等上游原材料漲價等因素,會抑制下游需求和中游制造企業的利潤;另一方面,俄烏沖突、美債收益率上行、美聯儲加息預期強化,對成長股的估值形成較大壓制。
而4月底以來的強勢反彈,則主要由產業趨勢推動。比如,四月多家企業發布一季報,快速增長的業績驗證了行業強勁的基本面,堅定了投資者信心。即使一季度碳酸鋰價格快速上漲時,鋰電池企業整體環境依然向好,且二季度排產情況也非常樂觀;光伏行業受內外部環境影響較小,特別是俄烏沖突導致歐洲需求持續旺盛,出口呈現井噴狀態。
此外,新能源板塊經過前期大幅下跌后,估值已處于歷史較低水平,隨著疫情、美聯儲加息等利空因素逐步被市場消化,及一系列消費刺激政策出臺,新能源板塊以其優異的基本面和較高的景氣度,率先迎來修復性反彈。
看行業景氣度比看估值更重要
今年二季度,新能源板塊快速、大幅上漲,整體估值已得到一定程度抬升,尤其是進入8月份以來,市場不時有“估值過高”的聲音,引發相關板塊出現橫盤震蕩。看行業景氣度還是看估值水平,成為市場分歧的焦點。
李志虹表示,從PEG(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指標來看,新能源板塊的估值還沒有達到歷史高分位,僅僅位于中位值偏上水平,目前依然處于合理區間。
估值水平的高低還要看業績增速是否可以被快速消化。從多家公司的二季度業績報告可以看到,大部分公司都實現了快速增長,而受益于行業的高增速,估值水平將有望進一步下降。
“成長股估值是一個比較感性的問題,其高增速與持續時間往往會超出預期,如果僅盯著估值,會發現很難去做統一尺度上的比較。因此,要用動態、長期的眼光看待估值問題。”李志虹認為。
在他看來,估值指標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有些個股表面上看估值較高,一旦高速增長被驗證,估值將很快被消化。因此,篩選新能源板塊個股時,應更看重行業景氣度指標。
“行業景氣度”是一系列指標和影響因素的綜合反映。新能源行業研究中,需要跟蹤的高頻數據非常多,變化也比較快,只有通過把握行業景氣度的變化,才能挖掘其中大概率的投資機會。
下半年看好三大細分方向
疫情期間,政府出臺了不少消費刺激政策,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預期提升,最近的銷售數據已充分驗證了這點。具體而言,他下半年看好光伏、鋰電池及風電等三大細分方向。
“硅料價格雖然短期處于高位,但2023年將出現一定回調,利潤將向電池片、硅片、組件等環節轉移,下游利潤提升背景下,光伏產業鏈將出現放量邏輯。”李志虹表示。
他認為,光伏是目前最優質、性價比最高的發電模式之一,基本面相對較強。而隨著光伏產業鏈各環節技術的持續迭代,將在一定程度上驅動行業降本增效,從而對光伏未來的行業需求和估值起到支撐作用。
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會影響對應車型的續航里程、使用壽命、快充時間等等,并最終傳導到消費者層面。此外,鋰電池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比如生活中的各種電動工具,甚至特斯拉的機器人也需要便攜式鋰電池。
李志虹認為,“行業滲透率快速提升背景下,鋰電池需求將保持旺盛。鋰鹽價格雖然處于高位,但其他材料的價格會出現不同程度回落,總體對中下游的壓制較小。鋰電各環節均會放量,業績增速能夠在2023年消化掉估值。”
風電方面,短期內招標量很大,長期看需求旺盛。短期鋼材價格回落,使得風電產業鏈釋放業績的潛力更大。此外,風電估值在新能源板塊中相對較低,具備較強的上漲動力。 記者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