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安基金王創練:做最踏實的耕作者

王創練: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先后任職于深圳經濟特區證券研究所、南方證券研究所、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2008年3月加入諾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研究部副總監、研究部總監,現任首席策略師(總助級)。
《史記》有云:“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用勢,是中國千百年來作戰和競爭中極為強調的策略。在資本市場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能否做到謀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往往直接關系到投資的成敗。
作為堅守證券行業26年的投資“老將”,王創練對“趨勢投資”越發理解得通透,在實際運作中也越發揮灑自如。據統計,截至2022年6月30日,他管理的諾安安鑫自轉型以來凈值增長率為158.25%,而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僅為19.03%,同期滬深300指數僅上漲10.77%。
觀氣象 選土壤 播種子
1980年,王創練考入西北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前身)農業經濟系,1987年碩士畢業后留校任教。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攻讀博士,師從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這些經歷,讓王創練早早掌握了系統的經濟研究方式,這成為了他日后投研實踐的堅實基礎。
1997年到2008年,王創練先后任職于深圳經濟特區證券 (國內首家證券公司)研究所、南方證券研究所、長城基金,從事宏觀經濟研究工作。他說:“我的研究生涯是從宏觀策略開始的。實際上,我從1997年開始就關注金融行業,尤其是銀行業。所以,到長城基金之后,我研究的重心就逐漸從宏觀策略拓展到了行業和公司層面上來。”
實際上,經濟學專業背景加上多年研究經歷,王創練早已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投資框架。在這套框架下,投資行為類似于農民種地,遵循著“觀氣象-選土壤-播種子”一套流程。其中,經濟周期變化是資本市場的“氣象”,他會基于貨幣和信貸視角判斷出經濟周期所處的階段;根據具體的周期階段,確定出與產業趨勢對應的行業即 “土壤”;之后,再遵循價值原則精選個股即“種子”。
在這其中,精選個股是最重要的環節。王創練看重企業基本面,關注企業長期盈利能力,同時也關注估值和業績增速匹配度,他認為好公司并不一定等于好股票,也需要匹配好價格。而在浩瀚紛繁的市場中選股,個人功夫必不可少,每日對于上市公司的調研是他的必修課。“上市公司調研、券商研討等交流會,基本上每天都有好幾場,我都會親自參加。”
多次投資“因勢利導”
作為諾安基金擅長 “趨勢投資”的老將,多年來,王創練形成了以貨幣和信貸周期為主的大類資產配置框架,以此來確定股票倉位及買入時機。
觀察發現,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一季度,諾安安鑫的股票倉位從65.1%上升至88.71%;2021年四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諾安安鑫的股票倉位從88.07%下降至80.09%,期間A股市場整體呈下跌趨勢。
此外,諾安安鑫成立以來,成功把握多次行業景氣度變化趨勢,為投資組合帶來顯著的超額收益貢獻。2019年全年公開數據顯示,基金的配置重點都在兼具防守和進攻屬性的農業和大消費行業龍頭上,因此,產品獲得明顯的超額收益;2019年四季報顯示,基金持有的農、林、牧、漁倉位降至5.66%,可以說是對農業板塊的止盈;2020年,基金配置的重點在消費、醫藥和部分順周期類行業上,增配了長期趨勢明確、邏輯清晰的個股;2021年,基金階段性地把握了上游原材料及大宗商品上漲的機會。
憑借著這樣的投資理念,王創練在資本市場上持續收獲驕人戰績。截至2022年6月30日,銀河證券數據顯示,諾安安鑫近一年、近兩年、近三年的業績均排名同類靈活配置型基金 (股票上下限0-95%+基準股票比例60%-100%)(A類)前20%,分別為62/436、60/427、56/413,三年期業績獲晨星、銀河、海通、濟安金信最高五星評級(評級時間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
做投資是一件功德事
“總體來講,投資是一件有功德的事情。”王創練表示,人的生活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七件事,而這些事情的背后,都離不開財富的保值增值。他說:“在低利率時代,隨著固收、銀行理財等產品收益率的持續走低,越來越多的中小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參與權益投資。我們作為基金經理,能通過有效的趨勢投資給投資者帶來回報,就是挺好的一件事情。”
展望三季度,王創練分析道,A股“以我為主”的局面仍將延續,因此伴隨國內經濟數據逐步回暖,政策維持寬松的背景下,仍可戰略性看多。從中期的維度來看,疫情沖擊消退,經濟逐步復蘇的道路或任重道遠。經濟工作的重心回歸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適量發展的節奏將直接影響資本市場的反饋。
據悉,擬由王創練管理的諾安均衡優選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將于8月29日發行。該基金將通過把握較長周期內的行業輪動節奏與未來趨勢,遴選那些可受益于宏觀經濟和行業發展方向且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行業,構建行業適度分散的均衡投資組合,篩選出未來具備成長性且安全邊際較高的個股作為投資標的。
記者 王金萍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