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之光”照亮產業新征程
今年以來,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疊加國際地緣沖突等因素,不可避免的給國內產業發展和轉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5月底,國務院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并印發《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其中包含5項貨幣金融政策,分別是:“鼓勵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貨車司機貸款及受疫情影響的個人住房與消費貸款等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力度”,“繼續推動實際貸款利率穩中有降”,“提高資本市場融資效率”和“加大金融機構對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顯然,助力產業發展,幫扶企業紓困已經成為今年全國經濟穩增長的重中之重,也是當下所有金融機構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責任。
《大眾證券報》記者采訪獲悉,今年以來,各大金融機構群策群力,積極作為,人行、銀保監會及相關地方金融監管機構近期更是陸續發布了很多優化金融供給的具體舉措,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及資管機構則紛紛通過升級服務、創新產品助力企業紓困,踐行金融擔當。
一束束 “金融之光”正在匯聚,共同照亮著中國產業前行的征程。
監管部門舉措: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穩住經濟大盤”的決策部署,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和江蘇銀保監局堅持靠前發力,多措并舉,精準支持市場主體紓困,已經初顯成效。日前,記者分別采訪了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和江蘇銀保監局的相關負責人。
記者:響應國家“穩住經濟大盤”的號召,年內在助企紓困,服務實體方面已經出臺哪些政策舉措?成效如何?
人行:一是結合國務院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迅速行動,精準謀劃,印發 《關于落實穩經濟政策措施 進一步提升金融助企紓困促發展成效的通知》,提出五大方面26條具體舉措,以更加精準有力的貨幣金融政策支持市場主體紓困,支持穩住全省經濟大盤。5月末,全省本外幣貸款余額19.52萬億元,同比增長14.82%,增速環比上升0.27個百分點;比年初新增1.47萬億元,同比多增1241億元。二是抓好人民銀行和外匯局“金融23條”落地工作,在全省開展金融支持市場主體紓困發展專項行動,重點加大對普惠小微、接觸性聚集性服務業、物流航運循環暢通的金融支持。首先,積極拓展首貸,全省人民銀行系統及時梳理無貸戶名單并向金融機構推送,督促做好融資對接,2021年全省新增小微首貸戶6.9萬戶,同比增長36.7%;其次,擴大無還本續貸,指導金融機構對有貸戶按市場化原則提供續貸支持,今年第一季度累計為15.3萬戶普惠小微企業辦理貸款延期1956億元。再次,促進信用貸投放,針對小微企業弱抵押擔保問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用貸款支持。5月末,全省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余額 11774.29億元,較年初增加1449.84億元。最后是推廣隨借隨還貸,針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短小頻急”融資特點,大力推廣隨借隨還貸。今年1-5月全省累計發放隨借隨還類貸款8679億元,受益小微企業132.2萬戶。
銀保監局:4月29日出臺 《關于優化金融供給增強服務效能深化“四保障六提升”行動的意見》,從十個方面提出了29條工作意見,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堅持高質量發展,優化金融供給,提升服務效能,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5月30日印發了《江蘇銀行業保險業深化綠色金融服務行動方案》,指導銀行保險機構深入踐行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助推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助力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5月31日同步下發《關于優化小微企業融資期限管理的通知》和《江蘇銀行業保險業深化科技金融服務行動方案》,一方面引導轄內銀行機構科學匹配小微企業合理融資需求,降低小微企業資金周轉成本;另一方面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加快推進金融支持創新體系建設,更好地支持江蘇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為落實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6月7日又印發了《江蘇銀行業保險業支持富民強村重點幫促地區工作方案》。截至2022年3月,重點地區貸款余額6898.5億元,較年初增長8%,高于全省貸款增速1.5個百分點,保險機構累計向重點地區提供各類賠款12億元。此外,為積極探索科技金融服務新模式還聯合江蘇省科技廳印發了《關于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銀企融資對接專項行動的通知》,決定從4月份開始,在全省開展為期9個月科技型中小企業銀企融資對接專項行動,預計年內將走訪對接科技型中小企業7.23萬戶;還會同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首貸擴面專項行動方案》,決定從6月份開始,在全省開展為期半年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首貸擴面專項對接行動。截至2022年3月末,全省涉農貸款余額4.8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8.1%。其中,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8068.9億元,較年初增長10%,高于各項貸款增幅3.5個百分點。
記者:未來在引導金融機構進行資金和服務傾斜上還有哪些新規劃?
人行:一是繼續做好綠色金融各項工作。根據年度綠色金融重點工作安排,加快推進省級綠色金融平臺建設、綠色主體認定和評價標準、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機制等在內的各項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聯合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加快完善省級綠色金融創新改革試驗區申報方案,組織符合條件的地區開展試驗區申報工作。二是大力做好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工作。著力完善“蘇創融”配套機制建設,進一步提升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積極性。三是繼續做好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指導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持續加大對糧食安全等重點領域信貸支持。以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示范區創建工程為抓手,形成一批貼近實際、切實有效、可復制可推廣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模式和做法。落實好金融支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五個一”工作機制。
金融機構動態:
A、中國制造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產業轉型升級新時代,助力傳統制造業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這是時代的呼喚,更是金融的擔當。
“持續貫徹制造強國戰略部署,緊扣蘇州制造業大市特征,認真開展‘制造業金融深化年’活動,通過加大資源配置、創新金融服務、優化政策標準、健全配套政策等,加大制造業融資支持力度,尤其是支持制造業產業升級轉型,助力制造業企業智改數轉。”工商銀行蘇州分行公司金融業務部總經理助理嚴漢寅告訴記者,截至今年5月末,該行制造業貸款較年初新增277億元,是同期增量的2.8倍,制造業貸款余額首次突破1000億元達1119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452億元,較年初新增85億元。該行還在通過創新“融資+融智”“商行+投行”“境內+境外”的金融服務模式,探索投貸聯動和知識產權質押,為制造業客戶提供綜合、快捷、優惠的金融服務。
中國銀行蘇州分行公司金融部總經理夏剛也告訴記者,該行結合蘇州市制造業結構特點和產業發展方向,制定了關于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同時還圍繞電子信息、新材料等八類行業,積極梳理先進制造業重點項目清單,通過制定重點項目專屬金融服務方案,目前已為清單內企業提供授信支持近百億元。據悉,該行已在蘇州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上線中銀智造項目貸、流動資金貸、貿易貸、科技貸等四款產品。截至今年5月末,該行制造業貸款增速已超20%。
“揚帆遠航”計劃,這是北京銀行南京分行為全力賦能江蘇制造強省建設而打造的,該計劃能根據制造業企業 “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不同階段特點及金融需求,從渠道、產品、服務等多維度,為客戶打造“啟航”、“領航”、“遠航”全產品、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據悉,啟航計劃重點服務高新技術、民營高企等初創期制造業中小企業;領航計劃重點服務專精特新、新三板創新層、北交所擬上市等成長期規上制造業企業;遠航計劃重點為制造業單項冠軍、制造百強、北交所、科創板、主板上市等成熟期制造業企業,提供“跨條線、全生態、綜合化”金融服務及產品體系。
記者采訪獲悉,今年疫情期間,光大銀行南京分行通過“陽光融e鏈”平臺,已為省內重點制造業企業5家上游供應商落地3000萬元普惠貸款,其中2000萬元免除所有手續費,1000萬元給予手續費優惠;截至今年5月末,全行貸款余額較年初增加315億元,增速排名省內股份制銀行前列,其中制造業貸款較年初增速達19.6%。
B、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也是脫貧攻堅戰成功收官后“三農”問題的重中之重。記者采訪發現,在鄉村振興之路上,“金融之光”更是無處不在。
江蘇鹽城經開區銀寶集團5000畝無人智慧農場上機聲隆隆,技術人員正使用無人機進行小麥病蟲害噴防作業,這是江蘇銀行支持銀寶集團開展的50萬畝稻麥種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之一;在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鄒區鎮西南部于家村,“稻鴨共作”綠色生態種養產業豐收喜人,而這離不開江蘇銀行通過“蘇農貸”產品第一時間授予合作社的80萬元資金支持;在揚州市,江蘇銀行1000萬元低利率資金助力當地企業親親萬噸冷儲物流充分發揮冷鏈物流龍頭企業優勢,實現最大程度保供配送,保障民生所需;在灌南縣,江蘇銀行支持的弘灌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杏鮑菇基地項目建成后,將可年產4.5萬噸杏鮑菇,實現產值超4億元,并可為返鄉農民創造就業崗位超1000個;在陽澄湖鎮,江蘇銀行“惠捷貸”業務幫助當地蟹農王先生順利獲得了50萬元低成本貸款,圓了多年的擴產夢……
播撒活水,播撒希望,“金融之光”照遍了每個鄉村。
“城鄉融合貸”是建行南京分行為支持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向符合條件的自然人發放的,用于滿足其個人鄉村振興生產經營融資需求的貸款,單戶貸款額度最低1萬元,最高1000萬元。在被譽為“魚米之鄉”的高淳區,從磚墻鎮永勝圩萬畝高效水產生態養殖基地項目到五顯村千畝水稻農機項目,引“貸”入戶,已經成為保障高淳當地農戶致富的新引擎。如今,“有困難,找建行”漸漸成為了當地農戶口口相傳的 “秘籍”。
在吉安縣梅塘鎮河源村,53戶脫貧戶中,曾有21戶因病致貧,占脫貧戶總數的40%。為了幫助這些家庭,中國人保設立20萬元幫扶基金,建立大病快捷救助專戶,守住了致貧返貧的“根本底線”。為激活河源村產業發展“原動力”,中國人保還投入資金280萬元,幫助村民發展艾葉特色產業,建設肉牛養殖基地,統籌加工艾產品和牛肉制品。通過全產業鏈的延伸,不僅實現了農業效益的倍增,而且推動了全村特色產業深度融合,既鼓了鄉親們的“錢袋子”,也活了村集體經濟的“錢箱子”。
為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中信銀行蘇州分行也打造了專屬產品并豐富了“鄉村振興主題卡”功能,設置縣域個貸分中心加強與所在鄉鎮行政村對接,加大涉農個人貸款投放,開展黨建結對,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廣“黨費通”公益項目。截至目前已為蘇州107家農村基層黨組織提供黨費通服務,服務農村黨員1.33萬人。
C、“專精特新”
專業、精細、特色、新穎,國家頂層設計下,孵化發展中的科創企業宛如一顆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在“金融之光”照耀下,點亮著中國經濟的未來星空。
不久前,交銀理財首款“專精特新”主題產品——“交銀理財穩享固收增強2年封閉式1號(“專精特新”主題)理財產品”首發募集成立。據悉,該產品是交銀理財積極響應強國號召、踐行國企擔當同時落實巡視整改支持高質量發展推出的重點產品。
“專精特新是孕育優質企業的沃土,成長空間巨大,疊加政策多層次助力支持,我們對該主題未來的表現充滿信心,相信可以為客戶創造長期價值。”交銀理財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基于對“專精特新”主題的看好,同時希望助力并陪伴“專精特新”優秀企業一起成長,公司固定收益部前期就“專精特新”產品的設計、方案等特征與產品研發部進行了反復論證,完成了對 “專精特新”相關資產的特許準入;產品發行端在渠道部及總行個金部的支持下,通過線上路演、制作節氣海報、公眾號推廣等多種方式對產品進行重點宣傳,保障了創新產品的順利上線。據悉,5月份以來“專精特新”相關指數已經取得了20%以上的漲幅。
在服務“專精特新”企業方面,銀行機構也是不遺余力,貢獻出了不少成功案例。
案例1:某高科技產業有限公司是國家外匯管理局江蘇省分局認定的 “外貿企業名單”內企業。經營范圍主要包括節能環保系統、高壓及中低壓容器、換熱器等產品的生產及相關配套服務。疫情期間,民營企業經營困難,急需資金周轉。建行南京分行票據中心緊急行動,第一時間向省分行申請援助,組建“省行票據中心+南京分行票據中心+支行+客戶”四級聯動小隊,打造“綠色通道”全流程線上審核,僅半天時間就辦理了4600多萬元的票據貼現。
案例2:蘇州某智能科技公司是一家專注于超聲檢測技術在流量測量領域的應用和相關計量產品研發的民營企業。在疫情期間,該企業為維持日常經營和產品研發,急需資金采購相應原材料。蘇州工行了解企業需求后,運用科創企業專屬的“積分貸”產品,在最短時間內為該企業審批通過98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支持方案,高效、專業的服務得到了客戶的認可。
案例3: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是中國首家專注于眼科疾病的基因治療公司。由于企業核心產品處于臨床階段,尚未實現商業化,因此無經營性現金流入,公司日常經營和研發支持主要依托投資機構持續不斷的股權資金支持。蘇州工行在了解到相關信息后,通過加強對生物醫藥行業的研究,并參考企業創始團隊、技術研發等定性指標,及賬面現有及未來充裕的股權現金流等財務數據,根據科創企業專屬評級授信模型,為企業核定2500萬元授信,解決了初創期生物醫藥企業融資難問題。
記者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