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華智薈內在價值(005119):恪守投資正道 做守正出奇的科技投資
定投標的 >>>
4月27日市場低點至今,數以千計的基金凈值開始“回血”,其中尤以新能源為甚。在這個階段,新能源概念的銀華樂享和銀華智薈內在價值,及這兩只產品的掌舵者方建,也逐漸被越來越多投資者所熟知。
方建管理的產品長期業績也有目共睹。以其管理時間最長的銀華智薈內在價值為例,自2018年6月20日接管該產品以來,方建任職四年回報達到220.62%,年化回報達33.72%,在同類產品中排名前2%。(數據來源:choice)
基金經理觀點 >>>
方建在選擇一個行業之前,會問自己幾個問題:這個行業的空間是否足夠大?是否可以形成穩定的競爭格局?大道至簡的“打法”與他的性格相匹配,只有這樣,他才會堅持下去,才能爭取穩穩地賺到錢,才不會風格漂移。
方建坦陳,自己的投資標的、投資方向不輕易改變。因為一個產業的方向改變需要很長時間,不會短時間改變,一個公司的變化同樣如此。“好的產業中好的公司如果沒有出現競爭格局的變化,我們還是會堅持布局這些好的公司。”
方建認為,投資需要冷靜、深入理解市場,不能被市場的情緒帶著走。任何一個時點,不要考慮過去漲了多少,只用考慮未來會怎樣?據他分析,雖然反彈較多,但其中相當一部分標的潛力,依舊高于那些出現滯漲的標的。
“如果出現了一個新的產業方向,這個方向能持續3到5年,且現在被低估,我們肯定會積極去買。但如果這是一個短期行為,我只會觀察。”
在投資的過程中,波動避無可避。追求越高的收益,所面對的風險也就越大。就成長股投資而言,方建認為,高波動是必然的。因為這類股票一般都帶有較強的期望,而期望就易受到各種因素擾動。不過,投資中真正的風險在于買錯方向,而非波動。
方建不追求“比別人看得早”,他更看中一個公司成長的確定性,也即“1到N”,而非“0到1”。在他的投資框架里,他管理的產品業績應該建立在公司基本面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估值波動的基礎之上。
投研實力 >>>
清華大學電子材料學直博的方建,至今已有近10年的證券從業經歷。2012年畢業后,他來到南方基金,在頗負盛名的國內價值投資大咖的引導下入行。兩年多時間里,他從電子行業研究員做到基金經理助理。此后,他又加入北京神農投資,擔任合伙人和基金經理。
從公募到私募,方建在2018年5月決定重新回到公募行業,并加入銀華基金,至今管理著銀華智薈內在價值、銀華樂享、銀華集成電路、銀華新銳成長四只產品。
方建表示,自己從來不把基金當生意做、不受困于凈值曲線波動。他的核心出發點是努力為基民掙最多的錢。在這個基礎上,他會選擇市場上優質的成長性資產,長期持有,賺業績增長的錢,不賺估值波動的錢。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