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費者征信調研報告重磅出爐
近年來,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不斷完善,個人征信被應用到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場景之中。不管是貸款買車還是貸款買房,銀行首先看的就是你的征信合不合格。但
《大眾證券報》記者通過調查發現,不少金融消費者對于征信的重視程度仍明顯不夠,了解也并不透徹:有的人辦理了好幾張信用卡來回倒著使用一不小心就出現逾期,有的人追求高享受負擔著遠遠超出還款能力的貸款,還有的人在逾期未還款后試圖通過違規手段修復征信等,都給正常的消費生活造成了不少麻煩。
為此,我們特別設計了一份“征信調研問卷”,并在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營業管理部和中國人民銀行蘇州市中心支行等監管機構指導下,通過各大商業銀行下發到了逾千名金融消費者手里。
《大眾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共有487位男性金融消費者和535位女性金融消費者參與了本次調研,其中,31-40歲年齡區間占比最高約42%;30歲以下占比約30%,50歲以上占比最少僅10%。參與本次調研的金融消費者從事的職業也全面覆蓋了機關事業單位、企業、自由職業及學生客群,其中,企業客群占比達77%。
A、三成金融消費者關注“征信記錄是否良好”
《大眾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宣傳,您最關注哪方面內容?”這一問題中,有超過七成的金融消費者選擇了“個人信息保護”選項,其次是“防范電信詐騙”選項,而“征信記錄良好”這一選項僅得到了三成金融消費者的關注。
進一步統計發現,絕大多數人關注到“征信”是因為在買房時它直接關系到能否順利從銀行拿到“貸款”,此外,還有少部分人關注征信是因為辦理信用卡、入職或辦理簽證時被要求提交征信報告。
“各種支付軟件都有信用積分,并且信用積分能給自己帶來一定的便利,所以我很關心自己的征信記錄是否良好。”調研問卷上,羅女士這樣寫道。
通過調研,記者還發現,超過七成的金融消費者表示“對個人征信有所了解”,“查詢過征信報告”的金融消費者超過了八成,而“知道逾期會影響個人征信”的也接近八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您認為以下哪些逾期行為會被記錄到個人征信報告中?”這一問題中,能選對全部四個選項(信用卡逾期、房貸逾期、第三方擔保的借款人逾期、網貸逾期)的金融消費者不足七成,顯現出這方面的宣傳還有待進一步普及拓展。
B、半數金融消費者認為“征信記錄不能被修復”
萬一不慎產生了不良信用記錄,應該怎么辦呢?《大眾證券報》記者匯總調研問卷后欣喜的看到絕大部分金融消費者都正確選擇了“及時還款維護好個人信用記錄”這一選項,不過,也有200多人錯選了“跟銀行溝通抹去”,40人錯選了“自認倒霉”,29人錯選了“找第三方機構修復”。
那么,征信記錄可以被修復嗎?顯然是不能的。采訪時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相關部門負責人強調指出,“征信修復”騙局不可信,因為在征信領域根本不存在“征信修復”這一說法。“征信修復”是不法分子為牟取不正當利益,故意混淆“信用修復”、“征信異議”的概念自行創設的。雖然在征信數據出現錯誤、遺漏時,可以提起征信異議進行更正,但該種情況對征信不良信息的更正、刪除是一種數據糾錯機制,凡是進行征信信息“逾期鏟單”“洗白修復”的都是騙局。
但在調研問卷中,只有半數金融消費者正確選擇了“不能修復”,200多人錯選了“可以”或者“看是否個人主觀惡意”,個別金融消費者還選了“花錢就可以”。
對于市場上以“征信修復”為名代理維權,并聲稱交了錢就能刪除不良逾期記錄的第三方機構,雖然有接近九成的金融消費者“認為這是騙局”,但也有88人勾選了“半信半疑”這一選項。此外,值得警惕的是,問卷中有44人表示“曾委托過第三方機構有償辦理刪除不良信用記錄”。
那么,正確處理個人征信異議的渠道是什么呢?面對這一問題,接近九成的金融消費者正確選擇了“人民銀行”。
C、金融消費者建議宣傳形式創新多樣觸角再延伸
通過對調研問卷的匯總分析,《大眾證券報》記者發現,金融消費者對個人征信還存在了解不夠深入,部分細節上有所偏差的問題,這些尚需我們的金融機構在今后的征信普及宣傳中進一步拓展。
在回答“對金融機構(包括監管機構和商業銀行)征信宣傳上有哪些建議和期待”這一問題時,相當數量的金融消費者明確表示希望金融機構在加大征信宣傳力度的同時通過創新內容,以大眾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展現形式來提升宣傳效果。比如來自工商銀行南京分行的一份調研問卷中,有金融消費者建議 “通過漫畫形式或借助抖音、B站、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進行宣傳”,還有人建議在宣傳時 “列舉一些可能會導致不良征信的日常事件,明確征信不良的后果。”在蘇州地區商業銀行提交的調研問卷中,有人提出可通過 “投放小區電梯廣告,舉辦廣場宣傳活動,組織講座和知識競賽等多樣化手段”進行宣傳。
《大眾證券報》記者還注意到,多家銀行提交的調研問卷中都有金融消費者提出應拓展征信宣傳的范圍。比如廣發銀行南京分行和光大銀行南京分行提交的調研問卷中,有消費者建議擴大征信宣傳的年齡段,要從娃娃抓起,甚至可以“將相關內容添加到中小學的課外閱讀中”;平安銀行南京分行提交的調研問卷中有消費者特別提出要 “給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鄉鎮居民普及征信知識,提高全民征信意識”。
鑒于不少金融消費者對征信問題的正確解決途徑不了解,在浦發銀行南京分行提交的調研問卷中有人寫道:“建議多宣傳不良記錄異議申請渠道和具體流程”,在興業銀行南京分行和中信銀行南京分行提交的問卷中,均有消費者提出“建議金融機構設置專門人員進行專業問題指導,由專人及時解決”或“設立征信服務專線,讓消費者有渠道,更便捷的解決征信問題”的訴求。
此外,來自農業銀行南京分行的一份調研問卷中,有金融消費者認為現有的征信報告自助打印設備較少,建議可在商場等公共場所加大投放,便利消費者。
記者 趙琦薇
編者按:
近年來,社會上逐漸出現了一些以“征信洗白/修復”為名招攬生意的機構和個人,大肆宣傳可刪除信用報告中的不良信息,指使信息主體委托其辦理征信投訴、舉報等事項,但是,“征信”真的能修復嗎?
為了幫助廣大金融消費者更好的了解征信,我們特別選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真實案例,希望能更直觀的揭開“征信洗白/修復”的騙局,讓大家掌握征信異議申訴的正確途徑。
案例一;
2021年6月,青海省某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刑事判決書,揭示了 “征信修復”的典型騙局。2020年5月,昂某在朋友介紹下,認識了聲稱可以“修復征信”的張某,試圖恢復個人征信。按照張某的要求,昂某先后兩次轉賬15500元,作為修復征信的首付款。8月6日,張某聲稱征信已經修復成功,要求昂某轉賬余款19500元。昂某信以為真,但在查詢個人信用報告后,發現征信不良信息仍然存在。此時,張某已將昂某聯系方式全部拉黑,詐騙金額35000元均被其揮霍一空。(由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提供)
案例二;
2021年,濟南某銀行員工邢某向公安機關報案,稱客戶張某使用偽造文書申請修改不良征信。接到報警后,警方出警現場查獲偽造的3份公文,并依法傳喚張某到派出所。經查,張某因信用卡名下有20多筆逾期,故在網上找到“征信修復”代理中介鄭某,希望刪除征信逾期記錄,并且支付了16800元費用。鄭某接單后,轉交給中介胡某,胡某將蓋有假公章的證明材料郵寄張某,聲稱將該證明材料遞交銀行即可修復征信。經警方多方調查,最終在湖南將偽造公文的胡某抓獲,并在其家中發現100余枚假章。最終,胡某和鄭某因犯偽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罪,均被當地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和罰金,受到了法律的嚴懲。(由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提供)
案例三 ;
客戶王某擬購買一套二手房,定金已支付給賣家,到銀行申請貸款時被客戶經理告知信用報告上有多次逾期不良記錄,且有較多消費貸款申請記錄,無法獲得貸款。客戶王某向銀行申請修改逾期記錄以及消除貸款申請記錄卻被告知無法操作,逾期記錄在業務結清后5年會自動刪除。王某心有不甘在網上找到一家聲稱可以修復征信的機構,交了定金,約定修復成功后支付尾款;同時讓二手房賣家再寬限幾天,說自己在想辦法,不會毀約。一周后,王某聯系征信修復機構,發現對方始終不回復,王某才反應過來自己被騙了。(由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營業管理部提供)
案例四 ;
2021年1月25日下午,某銀行收到某企業客戶的征信異議,客戶反映自查征信報告時發現,報告內容存在錯亂。銀行劉經理在收到客戶咨詢后,通過初步排查確認信貸系統中的客戶信息完整無誤。劉經理立即將該筆征信異議上報分行征信管理員,管理員查看后發現,征信報告中身份標識處顯示客戶存在2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2個中征碼的情況,客戶身份標識存在錯誤。某銀行立即向人民銀行征信異議中心請求咨詢,通過征信異議中心的核查和幫助后,通知客戶攜帶證件及相應資料,前往異議中心進行現場維護。最終于2021年1月28日完成信息修正。客戶對人民銀行及某銀行的異議處理時效表示高度認可。(由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營業管理部提供)
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營業管理部中國人民銀行蘇州市中心支行
鄭重提示:
1、征信領域不存在“征信修復”這一說法,“征信修復”騙局的實質是不法分子抓住信息主體急于刪除不良信息的心理,借機收取高額費用,牟取不正當利益。有的不法分子會以代理投訴的名義,趁機獲取信息主體重要敏感的個人信息,還有的謊稱可以教授“征信修復”技巧,騙取高額培訓、加盟費。這些做法不僅無法達到刪除不良信息的目的,而且會給信息主體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信息安全隱患,也存在一定法律風險。
2、在發現個人信用報告上的個人信息存在錯誤、遺漏后,信息主體可以直接找到金融機構辦理征信異議,申請更正錯誤數據,或者前往當地人民銀行辦理,通過征信異議或征信投訴的方法來維護自身權益。不論人民銀行還是金融機構,都提供免費、暢通的維權服務。如果信息主體與金融機構協商未果,或者認為征信合法權益被侵害,也可以撥打12363(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熱線)反映情況或者向當地人民銀行提起征信投訴。
3、即便征信不良信息是真實、準確的,也不必慌張。一方面盡快聯系金融機構還款,5年后不良信息會自動刪除;另一方面可嘗試向多家金融機構辦理業務,因為每家金融機構的授信政策、風險偏好等都不一樣。
4、對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療或隔離人員、疫情防控需要隔離觀察人員和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員這四類人群,人民銀行提供了征信保護政策。即若因疫情影響未能及時還款的,相關逾期貸款不作逾期記錄報送,已經報送的予以調整。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個人和企業也可享受該政策。符合該征信保護政策的信息主體,可以根據金融機構的要求提供相應證明材料,金融機構在審核確認后,將對相應征信逾期記錄作出調整。
個人信用記錄維護四步走>>>
一是牢記還款時間;二是量入為出慎擔保;三是保管證件信息防冒名;四是聯系方式變動早更新。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