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光伏半導體重拾升勢,風口牛基“新材料ETF”逆市上漲1.64%
1月26日,A股三大股指盤中V型反轉,風電、特高壓全天強勢,鋰電、光伏、半導體成為市場穩定主力,北向資金全天凈買入11.39億元。截至當日收盤,中證新材料主題指數50只成份股中,37只當日逆市收漲。其中,“光伏硅料龍頭”中環股份大漲4.15%,“半導體設備龍頭”北方華創大漲4.01%,“寧王”寧德時代、“光伏茅”隆基股份漲幅均超3.8%。憑借著在新能源車材料、光伏材料、半導體材料、軍工新材料等諸多熱門科技領域的全面布局,國內首批“新材料ETF”之一——新材料ETF(516360),全天保持強勢,當日收漲1.64%。
近期市場震蕩加劇,節前交易更加謹慎,新能源板塊回調較大,但不妨礙資金借機流入相關概念股。從近3個交易日的數據來看,主力資金凈流入排名前五的個股都是新能源概念股,其中,新材料ETF(516360)權重股寧德時代凈流入8.42億元,排名第三,中環股份凈流入7.86億元,排名第四。
消息面上,截至1月25日收盤,共計100家鋰電概念上市公司發布了2021年業績預告,94家業績預喜。進入2022年以來,負極、隔膜、電解液等價格高位持穩,正極受鋰鹽影響價格持續推高。展望全年,各國支持政策及車企供應優化下,新能源車市場有望維持高速增長,鋰電主材各環節需求依舊強勁。
業績面上,新材料行業的高景氣,支撐著板塊逆市向上。截至1月25日,已有26只新材料ETF(516360)成份股披露2021年業績預告,26只成份股全部實現業績預增,其中17只凈利潤預增超100%,更有8只凈利潤預增超200%。
似毛細血管般融匯于新能源車、光伏、半導體、有色金屬等前沿“朝陽產業”的新材料,其未來的技術突破,對于實現“碳中和”意義重大,也催生出巨大的產業空間和投資價值。公開資料顯示,新材料ETF(516360)緊密跟蹤中證新材料主題指數(代碼H30597),該指數從稀土功能材料、稀有金屬材料、高品質特殊鋼、高性能纖維、納米材料以及其它新材料相關上市公司中,選取50只股票作為成份股,反映新材料主題龍頭公司的整體表現。
目前,新材料ETF(516360)超7成倉位聚焦于新能車、鋰電池、芯片、光伏概念龍頭股,剩余3成倉位兼顧軍工、化工以及新型建筑材料等主題龍頭股,全面表征新經濟、碳中和背景下的主流行業表現。其前十大成份股中,囊括了新能源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光伏龍頭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化工龍頭萬華化學等一眾明星龍頭股。
近期,新材料ETF(516360)已完成最新一次調倉,調倉涉及9只成份股,包含新納入的千億市值“化纖龍頭”東方盛虹、“電解液溶劑龍頭”石大勝華、“電解液龍頭”永太科技、“化工龍頭”多氟多、“鋰電隔膜龍頭”星源材質等。其中,科創板成份股1只,為“鋰電池導電劑龍頭”天奈科技,至此新材料ETF(516360)覆蓋科創板成份股數量為4只,數量占比8%。此次9只新納入成份股平均市值超500億元,剔除成份股的平均市值為186億元,進一步優化新材料ETF(516360)各細分領域的龍頭代表性。
過去兩年,芯片股行情與鋰電、光伏等新能源行情的交相輝映,羨煞其他行業板塊,而新材料ETF(516360)已將上述行情悉數攬入囊中。從未來廣闊的產業發展空間看,芯片、鋰電、光伏將繼續成為拉動新材料ETF(516360)攀升的三駕馬車。
中銀證券分析,基于下游行業高速發展與進口替代大背景,關鍵新材料領域迎來發展良機:一是芯片面板等需求持續提升,泛半導體材料國產替代意義深遠。二是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等行業高速發展,上游部分材料(如EVA/DMC/NMP/PVDF/金屬硅/阻燃劑/鋰鹽等)需求將持續高增。三是有能力進行進口替代或滲透率提升的方向。
華西證券指出,2021年以來,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明顯提速。在雙碳政策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維持高速增長,滲透率持續提升,我國鋰電產業鏈布局完善,充分享受全球汽車電動化紅利,產業鏈關鍵材料環節量利齊升,后續業績有望保持高增長。上游設備商訂單充足,多數頭部公司僅2021年上半年訂單就超過2020年全年水平。訂單的快速增長,疊加下游需求導致交付周期縮短,將帶來鋰電設備公司收入和業績確認加速。雖然二級市場上,鋰電池概念股持續回落,但作為業內普遍看好的核心賽道,在估值回落后,投資機會將逐步浮現。
目前公募基金2021年第四季度前50大重倉股已出爐,原材料是四大重倉行業之一。其中,新能源概念股有11只,包括隆基股份、通威股份、華友鈷業、天齊鋰業、恩捷股份、比亞迪、億緯鋰能等明星公司。
無場內證券賬戶的投資者可在網上代銷平臺7*24申贖華寶新材料ETF聯接基金(A類:013473,C類:013474),最低10元即可買入,便捷高效。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