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企業貸款余額實現三倍增量 工商銀行南京分行打造支持科創企業“大行樣本”
產業強則經濟強,產業興則百業興,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持續澆灌。為了更好的聚焦前沿產業,強化對科創企業的有效支持,2022年1月19日,工商銀行南京分行(下稱“南京工行”)成功舉辦“創新驅動金融賦能”科創企業合作峰會(第一期),通過構建政銀企三方交流互動平臺,為南京科創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賦能。
“工行南京科創企業金融服務中心”作為工商銀行總行級內設機構,自2020年10月15日成立以來大力支持科創企業成長,據了解,截至2021年末,南京工行已實現科創企業貸款余額143.75億元,較年初凈增24.8億元,是上一年增量的3倍,金融服務范圍全面覆蓋賬戶管理、結算運營、債權融資、股權投資、投貸聯動、上市輔導等全業務場景。
一點接入全行響應
“堅持與企業共成長同發展的理念,為科創企業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成立一年多來,南京工行科創中心始終立足行業發展前沿,積極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的新路徑和新模式,全面提檔升級對科創企業的金融服務。“通過充分發揮科創中心的優勢,我們已為某創業服務集團提供了包括建設創新產業園區所需的中長期項目資金支持,入園企業金融服務等一攬子金融服務。”南京工行科創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道。據悉,該集團是全國首批產業園區推動企業,該集團服務42000家優質企業,鏈接國內高新技術企業4679家,南京地區高新技術企業1882家。
“一點接入、全行響應、集團聯動”,為提升科創企業的動能與活力,南京工行舉全行之力,聚八方之智,全員凝心聚力,深耕科創企業,迄今為止已初見成效。據了解,截至2021年末,該行信用方式發放科創企業貸款63.92億元;服務科創企業貸戶620戶,較年初凈增203戶,增幅48.56%;服務八大產業鏈龍頭企業64戶、上市及擬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45戶、獨角獸瞪羚企業46戶、專精特新企業50戶。此外,走訪客戶超130戶,其中82戶已審批金額合計114.89億元,預計綜合授信達150億元。
服務模式“三新一專”
“高人力成本、高科技含量、輕資產”,面對科技創新型企業有別于其他企業的特性,南京工行展開深入研究,進行零距離對接,突破了傳統的以抵押物為主要考量標準的融資模式,通過優化金融供給,滿足主體需求,成功紓解了科創企業融資的痛難點。
“三新一專”即是基于工商銀行總行賦予科創中心的三大創新服務模式:新設立運營機構、新建立評審機制、新創立風控體系和專屬化產品。通過綜合運用專業評估機構、專屬評級模型、專屬授信模型三大武器,全面準確地反映科創企業的發展前景和潛在價值,并通過對其綜合評價,合理確定科創企業的經營負債率,提升科創企業授信的可得性。
2021年5月,成功發放首筆科創企業并購貸款8514萬元,助力某醫藥公司完成一項全資收購業務;
2021年9月,為南京一家醫藥企業的并購項目發放了1.1億元并購貸款;
2021年12月,為南京一家創新藥先鋒企業審批轄內首筆生物醫藥知產貸5000萬元;
2021年12月,為南京一家醫療技術公司成功申請1000萬元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貸款資金。
……
新興增長更見活力
抓機遇,創新局,聚合力,通過創新、專業、高效的服務和定制化的多場景服務方案,南京工行的新興增長極更見活力。
據了解,迄今為止南京工行已服務新醫藥與生命健康企業42戶、集成電路企業30戶、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119戶,累計為上述企業核定授信近50億元。同時,南京工行正在不斷提供科創企業的服務能力,全力滿足南京7500戶高新技術企業、20000戶科技型中小企業等重點客群的綜合金融需求。
某上市公司自2003年與南京工行結緣以來,從開立基本賬戶、結算到首筆貸款發放,再到A股主板上市募集資金及跨境直貸、跨境融資,A股市場發行可轉債和并購貸等,南京工行始終與企業攜手共成長,在助力企業轉型,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憑借著優質服務和創新突破,南京工行獲得了社會和企業的高度認可。在市總工會、市金融監管局和金促會聯合舉辦的“年度南京金融業支持科創企業競賽”中,南京工行獲得“支持科創企業有功單位”和“支持科創企業領軍人物”榮譽。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工行還是唯一一家受邀與南京高新區管委會、江蘇省獨角獸瞪羚企業聯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金融機構。
聚創新之能,乘開放之勢,握時代脈搏,助企業發展。回首這一年,南京工行通過完善服務機制、加大融資傾斜、推動創新賦能,在科創企業貸款余額和客戶數量上均取得了新的突破,已然成功打造出支持科創企業的“大行樣本”。
“凡是過往,皆為序曲。“展望新的一年,相信在多層次、專業性、特色化的科創企業服務體系助力下,南京工行以創新為主要驅動力的增長方式將更加完善,在全面支持南京建設成為現代化和人類文明新形態典范城市的同時,也將為廣大科創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繼續貢獻工行力量。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