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基金楊喆:十三載磨礪 追求穩健向上的收益曲線
楊喆身上有一種溫和從容的氣質,和她的投資風格高度契合:比較厭惡風險,沒有追逐風口浪尖的冒進,而是尋求低回撤、高性價比的穩健收益。
楊喆是國內FOF投資的先行派。她的職業生涯起步于券商研究所,通過學習海外大型金融機構在金融工程和基金研究評價方面的成果,逐步建立了適合國內市場的研究框架,這也成為國內FOF早期研究的縮影。
2013年9月至2021年6月,楊喆在交銀基金專攻公募FOF和組合管理。在其任職期間,基金組合和中低風險的FOF年化回報均超過7%,最大回撤均低于3%。
深耕FOF投研十余年,楊喆早已把發展FOF投資當成是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在她看來,隨著居民財富的增長,個人投資者的理財需求會逐步提升。與此同時,未來養老體系不斷完善,個人養老投資需求也會增加,具備較好的風險收益比的FOF可以滿足普通投資者穩健的理財和養老需求。

廣發基金資產配置部總經理 楊喆
十年如一 構建全面的投資體系
從個人履歷看,楊喆是國內FOF領域當之無愧的先行派,不僅有科學的投資體系,更有優秀的歷史業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2008年,楊喆畢業后進入國泰君安研究所從事金融工程研究,這項工作恰好可以發揮她在計算機和金融專業的融合優勢。期間,楊喆大量學習海外金融機構在量化金融工程方面的研究,建立起適合本土市場的研究框架。同時,她還負責研發了國泰君安私募基金的評價體系,涵蓋指標分析、業績歸因、定性調研等多個維度。這套系統,即使放在現在來看,也是科學且完善的。
這5年半的積累,為楊喆后來走上FOF投資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13年9月,楊喆加入交銀基金量化投資部,管理絕對收益策略的量化專戶。在量化思維的啟發下,她逐步形成“力求用最小的波動取得收益,講究投資性價比最大化”的投資理念。
2016年,楊喆開始探索基金組合管理,公司在第三方平臺上線了多個基金組合,其中就有楊喆管理的招牌組合“穩穩的幸福”。自2017年1月組合成立起至2021年5月,楊喆管理的組合年化回報超7%,最大回撤僅2.6%。
2017年4月,公募FOF指引發布后,楊喆迎來了投資生涯的新起點。她先后執掌多只FOF,其中,中低風險的FOF年化回報超7%,區間最大回撤僅2.4%,年化波動率2.8%。
穩健為先 發揮資產配置效用
無論是管理基金組合,還是管理公募FOF,楊喆都恪守穩健原則。她認為,基金組合或FOF的最大優勢,就是發揮資產配置的效用,努力給投資者帶來一條穩健增長的收益曲線。在她看來,穩健增長比什么都重要,因為回撤越大,創新高越難,50%的回撤需要100%的上漲才能回本。
因此,在投資管理中,楊喆最為注重的環節之一,就是根據投資目標,自上而下進行宏觀和中觀研究,把握資產層面的機會。從歷史操作來看,她在許多關鍵時點,都把握住了資產配置的中長期機遇。例如,在2017年增配權益資產,降低債券持倉;2018年初降低權益配比,增配純債基金。
穩健為先的思想,不僅體現在資產配置,也滲透到基金挑選環節。首先,用定量的方法對基金經理的業績評價保持動態追蹤。在量化篩選的基礎上,再從定性角度去調研和分析,看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是不是具有連貫性、風格有沒有發生漂移、策略是否有效等。從基金池的組成看,楊喆更偏好風格穩定、能持續創造超額收益的基金經理。
對追求高性價比的楊喆來說,收益固然重要,但風險管理也不容忽視。一方面,楊喆會借助多元資產之間的負相關性,分散單一資產波動大的風險,盡可能平滑凈值的波動;另一方面,她將風險管理和回撤控制貫穿于投資的各環節。例如,事前會對潛在的風險進行預判、開展壓力測試,事中會跟蹤管控,對風險進行及時處理,事后會總結分析并完善框架,為組合筑好“防護墻”。
經過數年實踐,楊喆深刻體會到,FOF是根據客戶需求來匹配產品的業務模式,橫跨多資產、多市場、多策略,團隊的協作尤為重要。2021年6月,楊喆加入廣發基金,擔任資產配置部總經理。站在新起點,楊喆希望能發揮好團隊的力量,為投資者打造更多元化的資產配置方案。
2022年1月6日起,擬由楊喆管理的新基金——廣發悅享一年持有期FOF(014665)將在光大銀行、廣發基金直銷等渠道發售。該產品投資于股票型基金(包括股票指數基金)的比例占基金資產的0%-30%,將通過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精選不同資產類別中的優質基金,追求基金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
(風險提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意見。購買前請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