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財基金徐亦達:能源轉型或帶來周期股中長期機會
徐亦達,清華大學工學碩士。現任湘財基金研究部總經理,掌管著多只產品。研究方面,他擅長把握產業發展規律和運行周期,識別其中的投資機會和風險;投資方面,他在絕對收益思維引導下,踐行“價值成長、長期主義和最優風險收益比”的投資理念。
回顧2021年三季度,采掘、鋼鐵、有色、化工等周期股的表現,成為結構性牛市中的一抹亮色。“雙碳”政策驅動能源加速轉型的背景下,舊能源供給約束,疊加全球經濟復蘇和新能源需求旺盛,給沉寂多年的周期板塊,點燃了一輪靚麗的上漲行情。
《大眾證券報》記者注意到,湘財周期輪動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正在發行中。擬任基金經理徐亦達表示,這一輪周期股行情遠未到結束的時候,盈利改善疊加估值抬升,使得行情具備長期邏輯支撐。在組合管理過程中,他將在絕對收益思維的引導下,踐行“價值成長+長期主義+最優風險收益比”的投資理念,力爭為持有人創造較好的持有體驗和超額收益。
能源轉型驅動周期股行情
“‘雙碳’政策驅動能源加速轉型背景下,我們特別看好中長期的周期股投資機會。”徐亦達告訴記者,湘財周期輪動一年持有期基金的設計、發行,正是希望在未來市場中,能夠更好地把握住這一機會。資料顯示,該基金是一只聚焦于全行業配置的偏股型產品,權益配置比例為60%-95%,設置了一年最短持有期限。
進入2021年以來,A股市場震蕩調整頻繁,長期結構性行情逐漸成為業內共識。統計顯示,采掘、鋼鐵、有色、化工等周期板塊自年初以來的漲幅,大大領先其他板塊。南華工業品指數年初至今的累計漲幅突破40%,新需求驅動的碳酸鋰(新能源車)和工業硅(光伏)表現更為出色。
徐亦達指出,在未來長達數十年的“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推進過程中,能源轉型將持續進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有望長期呈上升趨勢,新經濟、新能源的需求擴張和舊經濟、舊能源持續偏緊供給之間的缺口將長期存在。而去年以來,疫情、天氣、貨幣寬松、國際政治等中短期因素,也持續刺激商品價格走高。
“傳統周期行業估值仍處于底部,而龍頭公司的ROE在這個過程中,存在長期中樞抬升的可能,因此,我們認為周期股當前仍具備較好的投資性價比。”徐亦達強調。
從二級市場看,自2005-2007年、2009-2011年超級周期行情后,周期行業長期不景氣,機構持倉趨勢性下降,大多處于低配狀態,市場存在大量估值較低的標的。
徐亦達表示,“供需關系緊張局面長期難以扭轉,伴隨著市場對此認知的轉換,機構也可能加大配置力度,進一步助推周期股行情持續演繹。”
持續優化組合風險收益比
公募基金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中小基金公司要想脫穎而出,有效的抓手成為關鍵。徐亦達作為研究部負責人,他對此表示,湘財基金逐漸形成了 “價值成長+長期主義+最優風險收益比”的投資理念,找到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今年以來,A股風格切換頻繁,板塊輪動加速,給投資操作帶來較大難度。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9月30日,權益類基金年內收益率首尾相差超過了140%,基金業績表現冰火兩重天。
據海通證券發布的基金公司權益類及固定收益類資產業績排行榜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湘財基金近2年的收益率為110.73%,排名位列133家基金公司的第19位(前15%);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為11.62%,排名位列149家基金公司的第45位(前30%),形成了擅長權益投資的公司特色。
“我們一直努力踐行‘價值與成長相結合、長期主義和最優風險收益比’原則。”徐亦達強調,業績要歸因于團隊始終貫徹的投資理念上。
在管理組合過程中,徐亦達會在堅持絕對收益導向基礎上,尋找估值合適的行業龍頭進行配置,特別注重好公司與好價格之間的平衡。
“我們格外注重對組合性價比的持續優化,只有當風險收益比合適時,才會考慮去配置。”徐亦達告訴記者。
此外,據徐亦達介紹,湘財基金強調投研一體化,投資與研究內部互動非常高頻,使得每個環節都能將投資理念付諸實踐,實現所謂的知行合一。
記者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