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只主動權益基金業績規模近兩年持續不佳
基金中報目前已經全部披露完畢。《大眾證券報》記者發現,隨著A股走強,截至6月底,有上千只主動權益基金近一年實現了規模和凈值的雙增長,用業績贏得了投資者的信賴,但也有一些基金業績規模雙降,需要警惕。觀察基金不能只通過一時的表現,回顧2019年6月底至2021年6月底,有86只主動權益基金近兩年在規模連續增長的同時,業績也大幅上漲超50%,也有11只基金近兩年業績規模持續表現不佳。
86只主動權益基金業績規模持續亮眼
近兩年A股市場熱點此起彼伏,有一些基金抓住機會使得自身規模大幅增長。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披露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已超23萬億元,再創新高。
記者根據Wind統計發現,有近千只主動權益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近一年實現了業績和份額(合并)的雙增長,數百只基金從2019年6月底到2021年6月底,連續兩年雙增長,其中還有86只主動權益基金不僅規模持續增長,業績也連續漲超50%,實在可圈可點。
值得注意的是,匯豐晉信智造先鋒A、匯豐晉信低碳先鋒A、國泰智能汽車A、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申萬菱信新能源汽車、泰達宏利轉型機遇A、創金合信工業周期精選A、新華鑫動力A、工銀瑞信新能源汽車A、中歐先進制造A、東方新能源汽車主題、華夏能源革新A等基金在業績規模連續雙增長的同時,近一年的凈值漲幅實現了翻倍,其中就有知名基金經理如華夏的鄭澤鴻、農銀匯理的趙詣、創金合信的李游、匯豐晉信的陸彬等管理的產品(表一)。

11只主動權益基金業績規模持續不佳
有人歡喜有人愁。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主動權益型基金由于業績表現不佳,規模出現了大幅縮水,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
截至6月底,東方周期優選,近一年業績下跌了31.75%,占據了業績最熊寶座,與此同時基金份額也下降了2774萬份,另外,平安大華智慧中國也在業績倒數前十名之列,去年凈值下跌了40.24%,份額更是縮水了1.18億份。
業績持續增長自然受到投資者追捧,但如果業績連續不佳,基金遭遇贖回也是情理之中了。統計發現,2019年6月底到2021年6月底,上證綜指從3024.62點上漲到 3591.2點,漲幅18.7%,而主動權益基金中有11只規模持續下降同時業績漲幅低于6%甚至下跌。其中華安新動力近一年份額降幅最大,份額減少了10億份,同時該基金的近兩年業績遠跑輸大盤,不少投資者都非常失望。另外,如果合并兩年的數據,份額下降最大的是萬家精選,份額從30.9億份減至5.3億份,共縮水25.6億份(表二)。 記者 王金萍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