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只主動權益基金機構占比逐年增多 公司自購金額同比上升
基金中報已披露機構持有基金的情況。《大眾證券報》記者發現,部分基金被機構大比例持有,且有662只主動權益基金連續被機構增持。另外,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對自家基金的申購金額也在上升,值得投資者關注。
跟隨機構布局要長期跟蹤
Wind數據顯示,2021年中報披露的機構持有基金的情況中,共有460只基金的機構持有比例為100%(A、C份額分開計),以純債基金為主。
歷年對比來看,有部分基金被機構持有比例逐年增大。以主動權益型基金(包括靈活配置型、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為例,數據顯示,2019年年中到2021年年中,機構連續兩年增持的主動權益基金有662只,其中,規模最大的是王景管理的招商瑞智優選,今年6月底該基金規模達到288.4億元,緊隨其后的是胡劍等管理的易方達科潤、焦巍管理的銀華富裕主題、顧耀強等管理的匯添富絕對收益策略A以及茅煒等管理的南方優勢產業,基金規模都超過了200億元(見表)。
從基金公司來看,上述662只主動權益基金中有26只基金屬于工銀瑞信基金旗下,占比最多,緊隨其后的是嘉實基金、國泰基金和易方達基金,這些公司旗下均有超20只基金被機構持有比例逐年增多。
分析人士表示,機構投資者往往在基金投資上擁有更為敏銳的嗅覺、更精準的判斷,也更了解基金經理核心價值所在。投資者跟隨機構布局,最好長期跟蹤,且布局之前一定要清晰了解基金經理的風格。
基金公司自購金額增多
2021年股市走出結構行情,而基金公司的自購力度也逐步增強。今年上半年,基金自購金額出現上升,63家基金公司22.34億元的凈自購額較去年上半年的 19.69億元增加了13.46%,并沒有基金公司對自家基金進行贖回。
從基金公司來看,今年上半年自購次數較多的為天弘、國泰、創金合信等基金公司,自購次數分別為30次、13次和8次。
從單只產品看,有1筆自購超過2億元,是中長期純債基金建信裕豐利率債三個月,今年上半年凈申購金額達到2.7億元。偏股型基金自購力度較大的是工銀創業板兩年定開A基金,達到6000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基金自購原因很多,并不僅僅因為看好市場。據介紹,銷售能力較弱的基金公司一般會投入自有資金以獲得投資者對其的信任。“基金公司在自購基金時各有偏好,有些傾向于指數型產品,而有的基金公司則更愿意投資債券型產品。這些產品往往是基金公司的優質品種,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一基金分析人士表示。 記者 王金萍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