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專精特新”到“隱形冠軍”,看中國智造如何崛起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最新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同時也帶火了相關板塊。
事實上,“專精特新”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至十年前,即提倡發展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中小工業企業。從數量上看,自工信部2018年11月發布《關于開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的通知》至今,三批次已有近5000家企業入選,涵蓋了制造業中各個關鍵細分領域。
正如德國管理學教授赫爾曼·西蒙所說,不被公眾熟知、卻在某個細分行業或市場上占據領先地位的所謂“隱形冠軍”才是未來全球化的先鋒。如今對中國制造業而言,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一字之變,變出來的是格局,是發展,是進化;從“專精特新”到“隱形冠軍”,變了的是語匯,不變的是積極進取、勇攀高峰的精神。
智能制造是大國重器的浪漫,
投資需要堅持與前瞻
當前,我國正大踏步走在制造業智能升級的道路上,這不僅意味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也意味著堅守與耐心。對于這些,中銀智能制造基金經理王偉看得很清楚。
在王偉看來,對智能制造行業和股票的判斷,是要扎根于這個行業去做持續而深入的研究才能做出的,而這種研究是要有積累性的,必須要做到具有前瞻的眼光才能準確到位。
用他的話來說:“不能說市場股票或者這個行業已經很熱的時候,你才說我看好這個行業股票,其實是已經滯后了,而是說對產業的未來半年、一年、三年甚至長期的趨勢,我們都能做出前瞻性的判斷。”
除了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如何堅持和堅守同樣重要。
王偉表示,中銀智能制造風格特征很明確,行業特征也比較明確;同時團隊也非常注重和擅長通過中觀的行業研究和微觀的公司基本面研究去獲取阿爾法和超額收益。
“在我們的優勢領域,典型的硬科技的制造業里面,這樣的行業有機會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是能夠理解和把握,同時能夠抓住這樣的機會。過去這幾年應該來講,我們在選股上面還是獲得了比較大的一個超額的回報。”
自2015年6月19日成立以來至2021年8月27日,中銀智能制造A累計凈值增長率達128.70%,同期業績基準收益為3.26%,憑借優秀的業績表現,該基金榮獲銀河、海通三年期5星評。(基金業績評價數據來源:銀河證券,業績比較基準數據來源:Wind,評級數據來源:銀河證券、海通證券,截至2021/8/27)
周期性波動在所難免,底部買入成長股方為上策
在投資“中國智造”的過程中,王偉當然希望找到好公司,但同時也要有個好價格。正因如此,他特別喜歡底部去挖掘行業或者股票。
在王偉看來,大部分的行業和公司其實都是有周期性波動的,這個周期性有可能來自于宏觀經濟的影響;也有可能來自于公司,因為管理層變化或者產品周期的變化帶來了公司自身周期的波動;還有可能本來公司經營很穩健,但是市場風格或者說外部投資者的關注度的變化,帶來了公司周期的波動。
“這三種周期都會有底部、有頂部。我們喜歡在好的公司、成長股的公司,在它偏周期底部的時候去買,這種會有比較大的超額收益,因為在底部時會有好的價格。”
從行業和公司的發展周期來看,從底部挖掘股票是王偉一貫秉持的投資理念;從市場的發展來看,王偉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中長期前景也非常樂觀。他說:“我們覺得中國的資本市場還是有非常大的成長股投資空間的。”
他持這種觀點的原因來自三方面。一是中國的市場空間大,層次豐富,縱深很大;二是中國的經濟發展還是比較快的,同時從社會變革和商業模式的發展方面來說,中國也處在世界前列;三是中國有很強的工程師紅利和優秀的企業家精神。 文凌
(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