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安達基金李守峰:生命科學博士眼中的投資真諦

李守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博士,十余年證券相關從業經驗,六年基金管理經驗。歷任萬聯證券研究所醫藥研究員,富安達基金研究發展部高級行業研究員?,F任富安達基金投資研究部、行業研究部負責人,同時擔任富安達健康人生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簡稱 “富安達健康人生”)、富安達醫藥創新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簡稱“富安達醫藥創新”)的基金經理。擬任基金經理的富安達中小盤六個月持有期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簡稱“富安達中小盤”,代碼013067)正在發行中。
全市場共有2600多位基金經理,其中,管理年限在5年以上,現任基金年化回報在20%以上的基金經理僅有332位,富安達基金的李守峰便是其中之一。富安達健康人生這只混合型基金,在他管理的近五年間已經取得累計173.52%、年化27.86%的投資回報,這一業績在全市場近千只同類基金中排名前1/10。(數據來源:Wind資訊,截至2021年6月末)
穩健出色的投資業績離不開腳踏實地的投資風格。出身于國內科研的前沿陣地,李守峰的精神“內核”里自帶科研基因?!耙悄奶觳蛔龌鸾浝砹?,說不準會干回老本行科研工作呢?!彪m是笑談,卻也是心之所向。
不鉆“無本之木”,不取“無源之水”,而務求立足于行業長遠前景和真實企業需求,在李守峰身上,嚴謹求實的科研工作者作風一覽無遺。
什么是真正的價值投資?
都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價值投資亦然。每個成熟的基金經理對于“價值投資”都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在李守峰看來,價值投資就是:找到真正能夠從起步成長到成熟的公司,買入并跟隨公司成長。“這是一個價值發現的過程,也是我們所理解的價值投資的內涵,不能簡單等同于低估值投資。”
基于研究驅動和自下而上的投資風格,記者據Wind數據發現,李守峰所管理的基金富安達健康人生基金持股周期相對較長,不少最新和歷史重倉股都被持有了7個季度以上,有的甚至被連續持有了12個季度。比如藥明康德,今年二季報顯示是第四大重倉股,而最早重倉時間是2018年6月。此外,長春高新現在雖不在前十大重倉股中,但此前也被12個季度重倉,其他比如老百姓、益豐藥房、康弘藥業、泰格醫藥等,重倉時間也都在7個季度以上。
拒絕平庸,以合理的價格買入護城河深的優質公司。這是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資理念,也一直被李守峰所認可和推崇。
在價值投資理念上的堅守,帶來的回報也是非常豐厚的。Wind數據顯示,藥明康德自2018年6月被納入重倉股以來已經實現250%的上漲;長春高新自2016年6月進入他的十大重倉股行列至今年3月底,漲幅更是高達760%。
“我們比較看重公司的ROE(凈資產收益率),長期能維持在20%以上的公司非常少,所以我們認為ROE維持在20%以上的股票大概率會是比較有前景的。”眾所周知,股市漲跌反應的是社會的變遷,每一輪牛熊市領漲的股票都不相同。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李守峰坦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來進行持續的學習和研究。
哪些行業能成功穿越牛熊?
無論是彼得林奇的“十倍股”標準還是巴菲特的“滾雪球”理論,尋找的無非都是能穿越牛熊的行業和公司。李守峰預計,未來三五年乃至十年可能將是權益投資的大時代。那么,哪些行業或公司有望真正穿越牛熊呢?
“高景氣度”,李守峰認為這是衡量一個行業、一家企業能否持續成長的關鍵所在。據悉,當前正在發行的富安達中小盤混合型基金就將著重關注中小盤股票中景氣度較高的新能源、半導體、醫藥、化工新材料等行業。
之所以將目光聚焦中小盤,李守峰是經過了深入考量的。Wind數據顯示,2019年年初至今,A股漲幅大于200%以上的個股共有317只,其中50億元市值以下占比高達46%,200億元以下市值個股合計占比為83%。數據還顯示,在漲幅大于200%的個股中,越小市值的公司營收和利潤增速越快,50億元市值以下股票業績增速顯著快于大市值股票。
“只有在高景氣賽道,中小市值企業才有機會成長為大市值白馬股。”回首國內資本市場走勢和海外行業變遷,李守峰認為醫藥行業是A股里能夠穿越牛熊的少數行業之一,其核心在于人口結構的變遷和支付水平的提升?!罢雇磥?,國內老齡化加速的趨勢剛剛開始,預計持續到2050年趨勢才可能放緩,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一代人慢慢變老帶來了支付能力的提升,因此,對于醫藥行業的長期前景我們是非??春玫??!?/p>
雖然今年7月份以來,醫藥行業因負面影響因素較多而短期陷入調整,但李守峰認為,醫藥行業的政策框架已經基本確定,部分品種將由暴利走向微利,但具有創新性的品種仍然具有較好的盈利前景。具體到細分行業,李守峰表示尤為關注一些不受政策影響的細分行業,比如醫療服務、創新藥及產業鏈、創新醫療器械等,都能挖掘出很多投資機會。
此外,他還指出半導體乃國之重器,在很多細分子行業都是生產關鍵環節中被“卡脖子”的產品,因此,未來在政策扶持下,成長空間將是巨大的。
記者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