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逾500萬人共襄華夏基金投研盛宴

近日,在華夏基金舉辦的“新局勢·新機遇·新發展——華夏基金中期投資策略會”上,公司高管及多位基金經理分享了投資框架和思考,并對下半年市場進行了展望。具體投資布局上,他們指出雙循環、碳中和、科技創新、醫療服務、大消費等行業領域都醞釀著新的投資機遇。 值得一提的是,策略會現場有來自合作機構、客戶和媒體約600人參加,以及線上觀看人次累計超500萬人,共襄投研盛宴。
從心出發,為信任奉獻回報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致辭時表示,持續穩定地為投資人創造長期回報是公募基金的立業之本,也是在大資管時代中我們的核心競爭力。華夏基金成立23年以來,管理規模從20億元增長到現在的1.7萬億元,客戶數量從原來只有幾萬、十幾萬,增長到現在1.8億的客戶。華夏基金的成長就是基金行業隨著時間沉淀的一種折射。
李一梅表示,挖掘“長期資產”,積淀時間力量,我們要以長期的視角來看待我們的資產,以長期的視角來審視公司的價值,以長期的視角來塑造核心競爭力。首先是發揮團隊的力量,優質的團隊管理和持續地人才挖掘和培養,才是基金公司長期發展的加速器;二是適應時代革新,提升體系的動能。時代在變,資產管理的種類不斷地豐富,財富管理也越來越需要多元化、個性化的選擇。基金運作也從原來一人管理一只基金、一個賬戶,發展到現在一體化、平臺化、數字化、規模化、多賬戶的管理模式;三是不忘初心,不斷地夯實文化的重量。任何勝利最后都是價值觀的勝利,“為信任奉獻回報”是華夏基金自誕生之日起就鐫刻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到2020年年底,華夏基金用23年為投資人盈利超過3200億元,分紅超1700億元。
打造專業化、體系化、大平臺的投研團隊
華夏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陽琨介紹了華夏基金公募產品策略模式和人才培養機制變革。他表示,業績的提升主要受益于強大的投研團隊,華夏基金在業內最早提出“研究創造價值”的投資理念,堅持卓越的主動投資管理能力建設,以多策略為核心構建投研團隊。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公司打造了一只專業化、體系化的投研團隊,從依靠明星基金經理單打獨斗的模式演化為一個依靠強大投研體系團隊化作戰的平臺型資產管理公司。在策略模式上,形成上下結合的、多層次、立體化的投研體系,其中,自上而下方面,以投委會為核心把握長期投資方向,在長期方向上豐富產品線布局,自下而上方面,打造大研究平臺,增強阿爾法獲得能力,并基于研究平臺打造具有強大阿爾法創造能力的不同策略產品。投資上,通過股 vs 債,主動 vs 量化,國際vs國內,進行上下結合、交叉驗證。華夏基金采取規模業績雙掛鉤的合伙人模式進行人才激勵,通過系統化平臺,全方位培養人才,近年來,研究平臺成長出了大量優秀的中生代基金經理。
未來看好科技、高端制造等行業
華夏基金副總經理鄭煜介紹了華夏基金2021年中期權益投資策略。她預計,下半年宏觀經濟將修復上半年的不均衡,經濟無明顯拐點或亮點。貨幣政策方面,預計下半年會逐步過渡到信用趨穩,流動性保持中性的格局;輸入性通脹不會影響央行定力,在內需傾向于緩慢回落、產業內部結構分化加劇以及地方信用分化加劇的背景下貨幣難以收緊,但PPI保持高位也制約了央行的寬松操作。財政政策方面,全年預算既定,節奏向下半年傾斜,但結構上民生(社保、醫療、教育)和償債支出占比將不斷加大,對于基建的拉動力弱。下半年宏觀經濟的風險點主要有三方面,美國通脹持續超預期(核心CPI保持高位的概率在加大)、國內債務風險、歐洲下半年集中大選。當前宏觀組合對投資影響的實質就是景氣投資,商品價格上漲,景氣向上,但結構分化,流動性環境適中,定價能力受限,風險偏好提升,帶來市場估值意愿的提升。具體投資策略上,選擇長期發展方向中的短期景氣賽道,如高端制造、科技、新興消費、醫療。
此外,來自華夏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蔡向陽、潘中寧、周克平、黃文倩等,也都在華夏基金中期投資策略會上分享了他們的投資思路。在行業主題分論壇上,相關基金經理們分別介紹了新能源、新消費、科技與互聯網、智能制造、醫藥等賽道的投資機會和行業景氣的灰馬選股框架;多資產管理論壇上,來自機構的客戶交流了多資產管理的實踐和經驗,華夏基金投研團隊介紹了如何在中國踐行ESG投資,海外固收類的市場展望和機會,指數投資與指數增強策略等。(青南)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