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以恒 生生不息 首只上交所滬港互掛ETF——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下周三起發行
首只上交所滬港互掛、跟蹤恒生科技指數的ETF——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QDII)已于近日獲批。該基金跟蹤的恒生科技指數享有“東方納斯達克”美譽,是繼恒生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之后的香港第三大旗艦指數,反映香港上市的頂尖科技或創新企業表現,囊括了港股市場中的中國版“FAANG”公司,助力投資者把握中國科技股的歷史性投資機會。
恒生科技指數吸納優質中概科技股,作為“新經濟”的典型代表,在港股市場日益舉足輕重,在很大程度上貢獻了港股的活躍度和成長動力,促進港股市場結構的科技化轉型。今年以來港股的配置價值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關注,并紛紛借道港股布局“稀缺標的”和“估值洼地”,現在推出跟蹤恒生科技指數的ETF恰逢其時。
該基金擬任基金經理、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總監柳軍表示,全球重視科技研發的國家,其資本市場和科技水平是同步在成長,大國崛起的背后都是科技創新在持續不斷地推動,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以及企業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越來越多的優秀企業選擇擁抱資本市場,同市場一起成長。過去十年,中國已經涌現了一大批全球科技龍頭企業,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一股重要力量。由于歷史原因,這些科技龍頭企業在海外上市,但現在已發生了重要轉變,隨著香港市場中概股回歸以及未來諸多獨角獸將陸續上市,港股市場的吸引力與日俱增,“新經濟”的占比越來越高。
柳軍還表示,中概股在海外市場普遍有估值受壓現象,回歸香港和國內市場有望獲得價值重估投資機會,且大多數成分股是陸港通標的,受益于南下資金精準滴灌。本次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對標的指數覆蓋了30只港股科技龍頭,聚焦資訊科技、非必需性消費、工業、金融、醫療保健等5個板塊,不同于恒生系列其他指數,引入了“快速納入條款”,及時反映市場新鮮血液,每季度定期更新迭代,以保證科技指數的“最強生命力”特征。此外,恒生科技指數與其他科技指數相比,恒生科技指數不僅覆蓋了互聯網等應用公司,也包含了“硬科技”的高科技公司,科技代表性更全面。
據了解,即將于下周三開始發行的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認購代碼513133)將緊密跟蹤恒生科技指數,該指數前十大權重股占比67.53%,其中前五大成份股小米、阿里巴巴、美團、騰訊、快手的合計權重高達39.54%,能滿足投資者一指布局新經濟龍頭的投資需求(Wind,截至4/20)。值得一提的是,該指數設置了單個成份股8%的權重上限,能更好地分散科技股投資的風險。
華泰柏瑞基金為國內首批ETF管理人,旗下ETF管理規模超過800億(不含聯接,交易所一季末數據),持有人戶數逾百萬(基金年報數據)。公司近年來在ETF領域全面布局、多點開花,目前管理著多只ETF頭部產品——旗下產品矩陣包括首只且規模居首的滬深300ETF、紅利ETF、光伏ETF和港股通50ETF“四大花旦”,還包括首批科創板ETF、首批跨滬港深ETF、首批游戲動漫ETF、首只稀土ETF和即將發行的首批掛鉤恒生科技指數的ETF,憑借該ETF,華泰柏瑞也成為首家在上交所推出滬港互掛ETF的基金公司。作為ETF領域的開拓者和領軍者,華泰柏瑞基金保持著十五年零差錯運營記錄,跟蹤誤差水平一直保持行業領先,曾四次獲得中證報 “被動投資金牛基金公司”及多個業內權威獎項的肯定。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