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投瑞銀周奇賢:國際投研經驗資深老將的攻守道

周奇賢,中國臺灣地區,“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法學學士,23年證券行業從業經驗。2020年2月加入國投瑞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20年8月14日起擔任國投瑞銀銳意改革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經理。擬由其擔任基金經理的新基金——國投瑞銀開放視角精選混合基 金 (A類 010425、C 類010426)1月15日起發行。
近年來,在A股加大開放力度,以及納入國際指數的推動下,外資持續凈流入。有統計顯示,滬股通與深股通2020年累計凈買入分別為855.13億元、1234.19億元,北向資金全年合計凈買入2089.32億元。另據華創證券統計,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QFII持有的545只個股整體市值突破2000億元,持倉市值較上年末增加37.48%,持股數量5年來呈上升趨勢。
在A股市場國際化程度越來越深的背景下,新一年的投資該如何進行?當投資主體和投資品種都愈加多元時,我們的觀念又該如何轉變?新年伊始,《大眾證券報》記者采訪了國投瑞銀開放視角精選混合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周奇賢,這位在臺股、A股、美股、港股等海內外市場深耕多年的投資老將,一直以“長期基本面分析”和“嚴謹的風險管理”作為自己的鞭策,談吐間無不顯露出國際視野下的本土智慧。
理念:國際視野下的攻守道
古語有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23年的市場搏殺,曾任職于買方和賣方,投研覆蓋多市場、多行業的周奇賢早已形成了一套國際視野下的自有投資風格。
“我的投資理念是:自上而下防范風險,自下而上深耕價值,均衡配置,降低波動,力爭長期優秀的風險調整后回報。投研體系我會遵循三大原則:堅信長期基本面分析的價值投資,嚴謹的風險管理機制降低人為風險,遵循系統化的投資流程建構投資組合。”周奇賢娓娓道來。
記者注意到,周奇賢的投研經歷曾覆蓋臺股、A股、美股、港股等海內外市場,跨市場的投資經驗使其在面臨A股市場的國際化大趨勢之下,能更好地捕捉投資機會;其在科技、消費等多行業的研究經驗,讓周奇賢對不同行業有深刻的理解,在配置組合時,不是被動的分散,而是基于對行業的透徹理解去分散布局。
周奇賢在管理宏利臺灣動力產品期間,2013年、2016年均摘得“晨星最佳臺灣股票基金獎”(該獎項為綜合績效考量,每年僅一名獲獎者);其在管理宏利基金和復華基金產品期間,榮獲晨星、理柏(Lipper)、指標、金鉆獎等18項知名大獎;其在管理復華數位經濟期間,由于產品深受投資人喜愛而規模擴張很快,以至于為保證基金持有人的收益而不得已選擇關閉申購。
展望:A股國際化是大勢所趨
元旦剛過,上證指數以連續的放量上漲提前給投資者送來春天的氣息。野村東方國際中國研究主管高挺日前曾表示,2021年全球經濟復蘇,有望成為外資流入A股的“大年”。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看慣國際市場風云的周奇賢,對A股的未來會有怎樣的判斷和布局呢?
“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腳步在不斷加快,外資正逐步改變A股的定價模式與投資風格:正逐步從PE主導的行情轉向EPS主導,投資者更關注企業的基本面和長期價值;在行業配置方面,外資更關注上市公司背后的產業優勢;在個股配置方面,外資優選大市值、高股息、中低估值的品種,注重企業穩定的、持續的盈利能力;在A股的國際化趨勢之下,我們將持續挑選基本面良好、受益于外資流入紅利的核心資產股;同時挖掘以科技創新、消費升級、政策驅動為主的價值成長股,獲取盈利和估值上調的長期回報。”
喬布斯曾經說過,“偉大的藝術品,不必追隨潮流,他本身就能引領潮流!”偉大的投資者又何嘗不是如此?成功的投資就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最重要的是找到屬于自己的跑道。而周奇賢早已找到了自己的跑道。
記者 王金萍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