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位、信心指數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私募機構樂觀布局2021年結構性機會
1月8日,面向私募基金行業的重磅新規正式落地。當日,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的若干規定》,對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從業人員提出了一系列細化要求。中航證券分析師薄曉旭指出,本次私募新規的發布有助于改善多年以來私募行業存在的各種亂象,有助于私募行業真正回歸“私募”和“投資”的本源,實現行業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促進行業規范可持續發展。那么,2020年的私募基金行業發生了哪些變化,2021年又存在哪些新動向呢?
回首2020:規模近16萬億元,倉位創歷史新高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股票主觀多頭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倉位為83%,創歷史最高水平。與此同時,私募行業已登記管理人2.46萬家,已備案私募基金9.68萬只,管理規模達15.97萬億元,較2019年增近2億元。
私募規模的攀升離不開國內 “奔私”大潮再起和外資私募的積極布局。
記者注意到,2020年趁牛市 “東風”,多位業內知名大佬在私募領域開啟了資產管理的新賽道:原東方紅資管公司公募權益投資部基金經理林鵬創立并備案和諧匯一資產,前大成基金研究總監、大成基金社保投資部總監王文祥加盟聚鳴投資,原工銀瑞信基金公司董事長郭特華備案富道私募,前富國基金明星基金經理于洋認繳欽沐資產39%股份,前中金公司資產管理部權益投資總監吳任昊加入高毅資產,前泰康資產董事總經理、投資經理余海豐創辦慎知資產,前華林證券資產管理部權益投資負責人余海華創辦誠諾資產……
與此同時,截至2020年年底新增9家外資私募,分別為:羅素投資、弘收投資、威廉歐奈爾投資、鮑爾賽嘉、邁德瑞投資、柏基投資、首奕投資、韓華投資、潤暉投資。
不過,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也有1050家機構被注銷私募管理人資格,其中,協會注銷601家,機構主動注銷431家,依公告注銷18家。根據協會信息,協會注銷包含因紀律處分、異常經營及失聯等情形注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排排網統計顯示,2020年被注銷私募管理人資格的機構中,曾為私募創業投資的機構占比最高,在被注銷的機構中占比54.24%;曾為私募證券投資的機構占比也有36.80%。
展望2021:信心指數創新高,牛市呼聲高漲
私募基金持續加倉的動作背后,反映的或許是私募基金經理對于A股2021年市場的樂觀預期。
私募排排網新近發布的A股信心指數報告顯示,2021年1月融智·中國對沖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為127.43,相較2020年12月環比上升5.78%,私募基金經理信心指數創出近一年新高,同時也處于歷史高位水平。
從2021年1月A股市場趨勢預期信心指標來看,該數值為140.71,環比上升8.35%。其中5%的基金經理持極度樂觀態度,72.14%的基金經理持樂觀態度,相比上個月大幅提高23.82個百分點,其余22.14%的基金經理持中性的觀點,較上月大幅下降18.80個百分點。僅有0.71%的基金經理表示不看好1月份的行情。
記者采訪發現,盡管短期市場的持續火爆讓百億元級私募分歧漸顯,謹慎冷靜的聲音開始出現,但預判全年市場,業內知名私募機構仍認為結構性牛市有望繼續。
星石投資首席研究官方磊認為,2021年的宏觀經濟絕不僅僅是疫情后的修復,新一輪經濟擴張周期正在形成,上市公司利潤增長有望創近十年來最好水平。盈利增長有望驅動A股長牛慢牛。投資方向上,建議聚焦有著重資本或厚渠道的“高資產壁壘公司”,因為包括有色、高端裝備、可選消費、線下服務等在內的這類公司將充分受益于經濟擴張,需求改善下,企業盈利將增長強勁,或增長持久性較好。
神農投資總經理陳宇更為樂觀,認為目前處于歷史上第三次里程碑式的大牛市當中,結構牛市的繼續和愈演愈烈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向:1、從二八分化邁向一九分化,2、前10%公司或現井噴式上漲。建議關注三個黃金賽道:醫藥、科技和消費。
其中,科技賽道主要關注三個細分行業,一是智能電動車產業鏈,二是人工智能,三是農業的安全和科技。;消費賽道主要關注煙、酒、茶,電子煙、醬香酒和普洱茶;
醫藥賽道也是關注三個細分行業,一是原料藥,二是檢驗試劑,三是CRO方向。
記者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