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大佬陳軍率“軍團”加盟 東吳基金亮出投研“底牌”
沉寂許久的東吳基金近來動作頻頻。大眾證券報記者從多個渠道了解到,繼上周公司整體搬遷至上海陸家嘴瑞明大廈后,原中銀基金投研核心人物陳軍已于6月1日到東吳基金走馬上任,一起到任的還有原中銀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裁鄔煒。而早在一個月前,中銀基金投資經理劉浩宇作為陳軍的“先遣部隊”已經入職。據悉,目前東吳基金專戶、研究和固收三個總監職位全部空缺,有市場人士推測,陳軍到任后或將對東吳基金投研團隊進行全面重新布局。
從源深路到陸家嘴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睆臇|吳基金新址瑞明大廈9樓落地窗俯瞰黃浦江,奔騰的江水似乎昭示著資管行業發展的時不我待。
公募、私募、保險、信托、理財子公司……伴隨著資管隊伍的逐步壯大,行業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
作為一家成立16年的老牌基金公司,如何才能走出低谷,在行業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無疑是擺在現任管理層面前的一道考題。
記者了解到,上周三,東吳基金已從原來位于源深路的獨棟小洋樓整體搬遷至陸家嘴的瑞明大廈,這也是公司成立16年來首次登陸國內金融高地陸家嘴。新址周圍,各大銀行及金融機構林立。
“在科創板和注冊制的背景下,中國正迎來大資管時代,這將給公募基金市場發展帶來巨大機遇。陸家嘴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最前沿,更是上海經濟功能新片區的黃金角?!睎|吳基金總裁鄧暉在喬遷典禮上的這番話或許可以解釋公司搬遷背后,主動擁抱行業變革,融入時代潮流的戰略布局。
陳軍領銜重塑投研體系
成大事者,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人和”是決定因素。尤其是在“以人為本”的資管領域,投研實力往往直接決定了一家基金公司的行業地位。
東吳基金過去也曾以權益投資聞名業內,但多年來發展陷于停滯,規模業績下滑。不過記者最新獲悉,公募行業大佬級人物陳軍已正式加盟東吳基金,或將給公司投研注入新活力。
記者注意到,陳軍此前是中銀基金執行副總裁,于今年2月辭職,早年還曾擔任過中信證券資產管理部項目經理,2004年加入中銀基金后歷任基金經理、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助理執行總裁等職。
業內知情人士透露,在中銀基金,陳軍可以稱得上是權益投資的金字招牌,首屈一指的投研靈魂人物,也是不可多得的管理型人才,拿過的獎項更是數不勝數。Wind數據顯示,陳軍在中銀基金管理的偏股型基金中銀收益在他任職的13年又139天里收獲了554.64%的累計回報,年化收益率達15%,期間更多次榮獲三大報頒發的“金?;皙劇薄ⅰ敖鸹皙劇薄ⅰ懊餍腔皙劇钡?。值得一提的是,陳軍還是行業內唯一一位連續三年蟬聯“基金業英華獎之五年期權益類投資最佳基金經理”的基金人士。
“東吳的現狀,光靠一兩位明星基金經理顯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陳軍加盟后應會重建投研團隊,做到不僅為其輸血,更為其造血。”有同行作出如是推測。
汰劣留優再出發
記者據Wind資訊發現,去年12月至今,已有楊慶定、付琦、朱冰兵和戴斌四位基金經理先后從東吳基金離職,此前他們有的管理固收類產品,有的管理權益類產品,最大的共同點是他們所管理的基金產品在他們管理期間長期收益不佳,在同類基金產品中排名嚴重落后,甚至倒數。其中,楊慶定更是東吳基金去年“暴雷”的直接責任人。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自然界的法則同樣適用于基金投資領域。事實上,自鄧暉入主東吳基金這半年來,整體基金業績已有大幅好轉。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東吳基金旗下偏股型基金東吳價值成長、東吳雙三角、東吳嘉禾優勢等年內業績排名提升明顯。記者注意到,這幾只基金目前分別由彭敢、劉元海等基金經理管理。其中,由東吳老將劉元海管理的東吳價值成長年內漲幅接近25%,在995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66位;由彭敢和胡啟聰共同管理的東吳雙三角A年內漲幅逼近20%,在411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58位。此外,還有相當數量基金的業績排名較前幾年有了明顯的提升。
“不忘初心、回歸本源”,這是管理層對東吳基金的定位?!皥詻Q壓縮通道類、高杠桿業務,杜絕不合規業務,寧愿忍受短期收入減少的劇痛,也絕不碰‘刀尖起舞、火中取栗’的業務”,這是東吳基金對投資人的承諾。
記者注意到,東吳基金今年二季度初完成整改后,已重新恢復了業務,并在4月16日成功完成了東吳新產業基金的二次首發。市場人士預測,陳軍到任后,將會陸續推出變革投研的具體舉措,東吳基金權益投資重振昔日雄風或值得市場期待。
記者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