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門推出政策“組合拳”助力服務消費 約50城將試點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城市建設
繼9月16日,商務部等九部門發布《關于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稱《措施》)后,9月17日,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重點支持健全首發經濟服務體系、創新多元化服務消費場景、推進優質消費資源與知名IP跨界聯名。
5個方面19項舉措
著力解決堵點卡點問題
盛秋平介紹道,《措施》共提出5個方面19項任務舉措:
一是培育服務消費促進平臺。將持續實施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開展“服務消費季”等活動,培育服務消費品牌;開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試點城市建設,支持首發經濟,創新多元化服務消費場景,推進優質消費資源與知名IP跨界合作,促進商旅文體健融合發展。
二是豐富高品質服務供給。擴大服務業高水平對外開放,將更多服務消費領域納入《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支持影視、動漫等領域精品創作;因地制宜延長熱門文博場館、景區營業時間,支持文博場館創新辦展方式;鼓勵引進國際高水平體育賽事,打造精品賽事和體育競賽表演品牌;規范發展非學科教育培訓,提供更多優質技能培訓、文化藝術培訓;加強對養老護理、家政服務、長期照護等領域從業人員培訓,支持普惠托育機構建設;放寬中高端醫療、休閑度假等領域市場準入,減少限制性措施。
三是激發服務消費新增量。有序擴大單方面免簽國家范圍、優化完善區域性入境免簽政策,發揮我國傳統文化資源優勢,吸引更多境外人員開啟“中國游”、暢享“中國購”;鼓勵電商平臺創新線上線下融合的數字服務消費場景,打造信息消費新產品新場景新熱點。
此外,盛秋平表示,將統籌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等資金支持文化、旅游、養老、托育、體育等服務設施建設;支持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按市場化原則投資符合條件的服務消費企業;加大對服務消費領域經營主體信貸投放力度,加強對多元化服務消費場景、服務消費集聚區的建設支持;對與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消費領域經營主體給予貸款貼息等。
伴隨著當前消費市場的不斷升級,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對此,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孔德軍在會上表示,將重點支持健全首發經濟服務體系、創新多元化服務消費場景、推進優質消費資源與知名IP跨界聯名。
孔德軍透露,下一步,將通過競爭性評審方式在全國選擇50個左右人口基數大、帶動作用強、發展潛力好的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試點城市,增加優質消費供給,創新和豐富多元化消費場景,推動新的消費業態不斷涌現、消費活力進一步提升。
多舉措促進消費品質升級
今年3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實施服務消費提質惠民、消費品質提升等七大行動,包含促進服務消費品質升級的多方面舉措,比如促進生活服務消費、推動冰雪消費、發展入境消費等。
對于服務供給的提質擴容舉措,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司長吳越濤在會上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重點從三個方面,促進服務供給提質擴容。
一是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推動人工智能在服務消費等領域加快應用,賦能大中小各類服務企業;深化線上線下、商旅文體健多業態消費融合,鼓勵企業打造消費新場景、拓展消費新體驗、挖掘消費新需求。二是依托職業院校和龍頭企業支持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和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增加高技能服務人才供給;在托育、養老、家政、旅游等重點領域實施“信用+”工程,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讓消費者更放心。三是扎實推進統一大市場建設,清理整治市場準入壁壘,為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營造公平的市場準入環境。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負責人楊虹表示,央行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一是設立消費與養老再貸款、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兩個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二是指導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加大消費領域信貸投放。三是充分發揮政策合力,與各地商務部門,推動政銀企對接,面對面解決服務消費行業經營主體發展中的金融需求;引導金融機構用好用足政策,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優化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四是拓寬金融機構融資渠道,增強消費領域資金供給能力,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發行金融債券、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拓寬資金來源,提升消費信貸供給能力。
“今年5月份,央行專門設立了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服務消費重點領域和養老產業的信貸投放。今年上半年,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支持住宿餐飲、文體教育、旅游等領域項目近100項,簽訂貸款合同約119億元。”楊虹表示,“截至7月末,全國服務消費重點領域貸款余額2.79萬億元,同比增長5.3%,比年初新增1642億元,前7個月的新增貸款比去年全年新增貸款還要多630億元。”
文旅消費將獲提質擴容
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司長繆沐陽在會上表示,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將從產品更新增加新供給、活動創新賦能新場景、業態煥新滿足新需求、服務貼心擴大入境游四個方面做好工作。下一步,將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政策協同,持續推動文旅消費提質擴容。
針對即將到來的國慶和中秋假期,繆沐陽表示,將圍繞“兩節”組織各地推出觀演賞劇、游歷山河、中秋團圓、親子游樂、夜間消費等優質產品。正式啟動“百城百區”文化和旅游消費三年行動計劃,協調中國銀聯、金融機構、平臺企業推出消費券、支付滿減等優惠以及入境旅游消費便利措施。各地也陸續出臺擴大文旅消費專項政策,將在消費月期間發放超過3.3億元的消費補貼。各地將圍繞迎國慶、賀中秋、慶豐收,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旅場景。此外,還將加強旅游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營造放心、安心、暖心的文旅消費氛圍。
盛秋平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超1900萬人次,同比增長30%,其中免簽入境1364萬人次,同比增長54%。截至8月底,全國離境退稅商店已經超過1萬家,是2024年底的3倍;1—8月,享受離境退稅人數同比增長248%,退稅銷售額增長98%。下一步,商務部將與相關部門一道,重點從四個方面發力,推動擴大入境消費。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和政策支持,印發促進服務出口的政策措施,支持提升來華觀光旅游、就醫康養、留學研學等入境消費便利化水平。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全鏈條梳理堵點卡點,推動更多商店成為退稅商店,推廣上海、浙江以及中國銀行等地區和機構的先進經驗做法,進一步優化退稅服務,推動實現“即買即退”異地互認,讓離境退稅新舉措成為入境消費新助力。
二是不斷豐富高品質消費供給,繼續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打造一批國際消費集聚區和入境消費友好型商圈。
三是開展國際化消費環境建設。下一步將通過競爭性評審在全國范圍內選取15個左右的消費帶動作用強、發展潛力大、境外旅客較多的城市開展試點工作,補齊消費環境中的短板弱項,提升消費便利度和體驗感。
四是持續打造多元化消費場景。辦好“購在中國”系列活動,指導地方聚焦精品購物、精致美食、精彩旅游、精美展演,開展豐富多彩的促消費活動。
記者 朱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