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游、追劇游、賽事游成“暑期游”主流 “文旅+”業態激發服務消費新增量
8月即將結束,今年“暑期游”的數據陸續出爐。清涼游、追劇游、賽事游等玩法成為今年暑期旅游的主流。商務部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我國服務消費進入快速增長階段,2021—2024年,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年均增長9.6%,快于商品消費。文旅消費憑借帶動多個行業發展的驅動力,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清涼游”仍是最主流“話題”
今年暑假,伴隨全國多地的高溫刷新同期紀錄,避暑、納涼、玩水等“清涼游”再度成為旅行的主流選擇。
記者從攜程方面了解到,威海、黔東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貴陽等平均氣溫不超過30℃的目的地成為暑期最受歡迎的玩水、避暑目的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連、威海、青島、煙臺更是憑借涼爽的氣候,實現了暑期訂單雙位數增長。此外,熱門避暑目的地貴州、云南等地訂單同比增長80%以上,小眾避暑目的地內蒙古赤峰、遼寧丹東、吉林白山等地訂單量同比增長200%以上。
此外,憑借適宜的溫度與隨手一拍便是大片的風景,今年暑期,赴新疆旅游的訂單同比增長超20%,其中烏魯木齊增長達11%。以江浙滬為代表的南方游客成為赴疆頭號粉絲,平均每五名赴新疆旅游的游客中便有三名來自江浙滬。
除了傳統的欣賞風景,露營、徒步、溯溪等戶外挑戰和自然探索度假產品在今夏也受到游客的熱烈追捧。攜程方面數據顯示,位于江西撫州的大覺山漂流,因其體感溫度僅18—26℃被稱為“清涼漂”,今年暑期訂單同比增長超4倍;“白天窩囊漂,夜晚銀河漂”的江蘇常州茅山森林公園銀河夜漂也以出片的夜間美景成功出圈。
影視取景地成暑期旅游新熱點
繼《黑神話:悟空》帶火了山西隰縣小西天景區后,國產動畫《浪浪山小妖怪》再度帶火了永安寺、佛光寺、晉祠水鏡臺、磧口古鎮等影片中出現的山西古建筑景點,電視劇《凡人修仙傳》的熱播則將劇中“人間仙境”的重要取景地新疆那拉提景區列入暑期赴新疆旅游熱門目的地。“因為一部劇奔赴一座城”成為暑期情緒價值消費的最新注腳。
記者從攜程旅行了解到,今年暑期,山西大同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43%,旅游訂單同比增長超40%,一躍成為暑期增速前三位城市;新疆那拉提景區近一個月熱度上漲68%;永安寺、佛光寺、晉祠水鏡臺、磧口古鎮等在《浪浪山小妖怪》影片中出現的同款景點搜索量暴漲380%;有“《西游記》通天河同款”之稱的高過河漂流攬獲年輕人喜愛,暑期成交訂單數同比增加40%。
文體商旅成為消費新“推手”
除了照著影視劇打卡,今年暑假,“蘇超”“浙超”“贛超”“村超”等各類民間足球賽事熱度持續攀升,大量球迷和游客前往目的地觀賽之際也帶動了當地的旅游發展。
攜程、美團、同程等多家平臺綜合數據顯示,今年暑期,江蘇地區酒店訂單量同比增長14%,拙政園、瘦西湖、牛首山文化旅游區、寒山寺、獅子林成為最熱門的景點。南京酒店訂單量同比增長17%,牛首山文化旅游區、紅山森林動物園、大報恩寺遺址景區、鐘山風景名勝區、美齡宮等成為最受歡迎景區。
歸總數據顯示,7月以來,在“蘇超”的帶動下,江蘇省暑期景區預訂量同比增長近200%。貴州“村超”在8月9日總決賽當晚吸引了省內外游客超18萬人次,其中過夜游客超過4萬,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88億元。“贛超”前五輪賽事累計吸引現場觀眾38.57萬人,帶動周邊景區消費持續增長。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司長楊雪鶇近期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蘇超”單場上座超6萬人,帶動江蘇全域多場景消費380億元,有力地促進了消費。文體商旅已經成為帶動消費、擴大內需的“黃金組合”。今年上半年,河北、浙江、福建等7地一共舉辦了511場重點賽事活動,帶動體育及相關消費超160億元,場均帶動超3000萬元,在擴大內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服務消費有望迎來新增量
作為服務消費的重要構成,伴隨著多地“文旅+商業”“文旅+科技”“文旅+賽事”等“文旅+”新業態的成功,文旅消費憑借帶動多個行業發展的驅動力,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在今年7月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國服務消費進入快速增長階段,2021—2024年,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年均增長9.6%,快于商品消費。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近期表示,暑期居民出游需求集中釋放,各地積極發展文旅消費新模式,以多元化供給為擴大消費注入新動力,體育賽事、電影、演出市場比較活躍,文旅休閑等相關消費較快增長。7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0%,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6.6%。其中,鐵路運輸、航空運輸、郵政、文化體育娛樂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1—7月份,旅游咨詢租賃服務類、交通出行服務類、文體休閑服務類零售額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我國消費形態已經逐步轉向以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并重的階段,下個月,商務部還要出臺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統籌利用財政、金融等手段,優化提升服務供給能力,激發服務消費新增量。
記者 朱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