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市場加大供給 暑期出行人次有望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
暑期過半,多方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旅游市場持續(xù)升溫,“避暑游”“博物館游”“特色專列”“世遺游”等旅游方式頻頻出圈。文旅部預測顯示,全國各地加大文旅產品供給,發(fā)布景區(qū)門票減免、半價優(yōu)惠以及限期免費開放等措施,以進一步激活市場,暑期出行人次有望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
鐵路日均發(fā)送旅客超1400萬人次
近日,國鐵集團發(fā)布數據顯示,鐵路暑運自7月1日啟動,至7月31日時間過半,全國鐵路累計發(fā)送旅客4.41億人次,同比增長4.3%,日均發(fā)送旅客1421.3萬人次,日均安排開行旅客列車11416列,同比增長9.3%。
值得注意的是,親子游、研學游、紅色游、康養(yǎng)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車和銀發(fā)專列為旅客暑期出游提供了更多選擇,有效激活了消費潛能。
暑期,國鐵集團增開哈爾濱東至撫遠、昆明至西雙版納等旅游列車和南北疆方向主線旅游列車,串聯沿線美食美景和人文名勝,優(yōu)化旅游列車開行時刻,壓縮運行時間,有序銜接景區(qū)營業(yè)時段,實現“晝游夜行”“快旅慢游”,為旅客提供了高品質的旅行體驗。“熊貓專列”“大河之南號”“星光·燕趙號”等特色旅游列車打造“移動的星級酒店”,探索更多“旅游列車+”服務,滿足了旅客多樣化的旅行需求。暑運以來,全國鐵路累計開行旅游列車266列,為旅游經濟、銀發(fā)經濟發(fā)展注入新活力。
除了國內游,數據顯示,7月1日至7月31日,廣深港高鐵發(fā)送跨境旅客279.4萬人次,中老鐵路發(fā)送跨境旅客1.8萬人次,開行中蒙、中俄、中越國際旅客列車,有效助力“跨境游”。
民航7月旅客運輸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
民航方面,多家平臺數據測算顯示,7月,民航整體客運量同比增長約3%,國際客流增幅約為10%。
航班管家測算數據顯示,7月,民航整體旅客運輸量預計達7120萬人次(僅含境內航司承運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同比增長3.0%,其中,國內增長2.0%、國際增長13.1%。航旅縱橫統計顯示,7月,國內航線民航旅客量超6034萬人次,同比增長約3.0%;出入境航線民航旅客量超776萬人次,同比增長約10.0%。
不少機場旅客量創(chuàng)新高。北京大興機場方面表示,暑運期間,大興機場預計保障進出港航班約6.04萬架次,日均航班量約974架次,預計運送進出港旅客約952.48萬人次,日均旅客量約15.36萬人次,航班量和旅客量分別同比增長4.18%、4.41%。其中,進出港高峰日出現在8月5日,當日保障進出港航班1031架次,運送旅客17.05萬人次。
廣州白云機場預計暑期將接送旅客約1460萬人次,日均進出港旅客23.5萬人次,同比增長6.3%;保障航班9.6萬架次,日均1544架次,同比增長6.0%。
不少航司也紛紛開辟暑期新航線,滿足游客需求。東航方面表示,暑期根據旅客出行需求和市場客票預訂趨勢,對航班計劃進行了有序編排,合計將執(zhí)行客運航線1150余條,日均執(zhí)行航班超3200班次,同比增長5%。
從航線編排情況來看,東航以班次加密、機型“小換大”等方式,重點增投飛往熱門旅游目的地的航班運力。其中,國內方面,東航在暑期新開38條國內航線,新增航班主要集中在飛往新疆、內蒙古、甘肅、青海、寧夏等熱門旅游地區(qū);開通多條直飛航線,包括上海直飛嘉峪關、和田,南京、杭州直飛伊寧,成都-青島、大連-鄂爾多斯、深圳-大理等,將熱門旅游目的地直接與國內一二線城市連通,滿足旅客“點對點”出行需要,節(jié)約旅途時間、減少舟車勞頓。
南航集團則表示,暑期計劃在970余條國內航線、260余條國際及地區(qū)航線上共執(zhí)飛航班32萬班次。高峰期間日均執(zhí)飛航班量將超過3000班次。
國內航線方面,南航重點在新疆、西北、東北、華北等熱門旅游目的地新開航線和加密航班。在廣州樞紐,南航新開、加密廣州至西寧、麗江、海拉爾、德宏等航線。
主題游成為暑期熱門選擇
文旅部表示,今年暑期,全國各地加大文旅產品供給,發(fā)布景區(qū)門票減免、半價優(yōu)惠以及限期免費開放等措施,以進一步激活市場,暑期出行人次有望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
各大旅行平臺的預測數據均顯示,今年暑期的旅游市場,“網紅”目的地游、“世遺”主題游、深度體驗類等旅行方式成為暑期出游的熱門選擇。
攜程數據顯示,今年暑期,主題游產品預訂親子用戶占比約為48%,“上山下海入草原”特征明顯,隨著氣溫攀升,廈門、北海、青島、汕頭、大連等海濱城市入選玩水勝地前五名。
同程方面表示,“世遺”主題將呈現集聚效應,紅色旅游依然是親子游和研學游最熱門的主題之一。北京、陜西、江西、山西、上海、貴州、湖南、河北、福建、廣西的紅色旅游熱度位居全國前十名。
記者 朱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