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絨制品以次充好讓人“花錢又挨凍” 行業(yè)協會建議消費者謹慎選擇購買渠道
隨著大范圍寒潮來襲,輕便保暖的羽絨服再度成為服裝消費的主流。然而,用“粉碎毛”以次充好、白鴨絨冒充鵝絨,甚至不含羽絨成分的假冒偽劣羽絨服卻讓人們花了錢又挨凍。對此,中國羽絨工業(yè)協會近日發(fā)布消費提示,建議消費者通過品牌的線下實體店或線上平臺的品牌旗艦店等渠道購買商品,品質和售后有保障。
“99元羽絨被”里僅一格羽絨
近日,浙江湖州織里公安分局聯合市場監(jiān)管局在行動中破獲一起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羽絨服的案件,民警在一家通過直播間以遠低于市場價甩賣兒童羽絨服的服裝廠內現場查獲“假羽絨服”7萬余件,涉案價值700余萬元。
辦案民警表示,涉案羽絨服的吊牌上標著70%絨,然而專業(yè)檢測顯示,該批服裝羽絨絨子含量基本為0%,均系偽劣羽絨服。據該公司負責人交代,他們7月就開始做羽絨服,用“粉碎毛”以次充好降低成本價。
除了羽絨服,市面上一些在直播間里以低價甩賣的羽絨被也被查出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情況。記者注意到,“99元的羽絨被”成為不少平臺直播間的“爆品”。根據媒體報道,位于江蘇南通的某羽絨被生產廠商,其直播間展示講解的樣品與消費者收到的不是同一種,標明絨子含量的檢驗檢測報告、吊牌、水洗標、羽絨充氣標均系虛假偽造。廠里的工作人員透露,他們售賣的被子僅有一格填充的是羽絨,其余部分皆為“絲”。
針對這一情況,江蘇南通市監(jiān)局近日就有關羽絨被經營相關問題發(fā)布情況通報。根據通報,此前被媒體報道的涉及南通市有關羽絨被經營主體網銷產品存在以“絲”代“絨”等情況。市、區(qū)市場監(jiān)管部門聯合屬地公安部門連夜進行現場檢查,針對相關經營主體的違法行為,已采取固定證據、查封扣押、立案查處等執(zhí)法措施。
羽絨原料價格今年漲超三成
“之前給孩子買的羽絨服送去清洗熨燙后就成了一塊‘餅’,里面捏起來硬邦邦,明顯不是羽絨。”有消費者對本報記者反映,自己曾經給孩子買到過劣質羽絨服,而商品吊牌卻放著白鴨絨的樣品。
羽絨制品“以次充好”現象頻發(fā)的背后,日益高企的原料價格或成為某些以低價作為競爭手段的企業(yè)漲價的借口。
中國羽絨行業(yè)互動平臺羽絨金網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90%白鵝絨價格自1月起由905元/公斤漲至6月的1227元/公斤;90%白鴨絨的價格在2024年6月一度漲至545元/公斤,經歷了8月的小幅回落后,在本該降價的淡季9月末又漲至547元/公斤。
這一數據在行業(yè)內公司的業(yè)績上得到了印證。華英農業(yè)表示,2023年以來,各種規(guī)格羽絨的價格已經有不同程度的上漲。2024年上半年,90%白鵝絨累計漲幅約39%,90%白鴨絨累計漲幅約31%。今年上半年,公司羽絨產品實現營收14.58億元,同比增長87.35%,營收占比達到66.97%;實現毛利1.09億元。
明顯低價的產品需謹慎
針對行業(yè)內頻發(fā)的“以次充好”亂象,中國羽絨工業(yè)協會近日發(fā)布《羽絨制品消費提示》,從渠道、原料價格、產品細節(jié)等方面提醒消費者注意選購。
協會表示,按照今年原料價格水平,羽絨服裝標準90%白鴨絨的價格約為每公斤420—550元,羽絨寢具標準95%白鵝絨每公斤價格約為1000—1400元,低于成本價的產品,質量難有保證。
細節(jié)方面,產品名稱必須是羽絨服、羽絨被,其它如羽絲棉、羽絨棉等都不是羽絨產品;消費者要注意查看吊牌是否清晰標明執(zhí)行標準、制造商名稱、地址等重要信息。
重量方面,冬季用羽絨被一般填充800—1500克羽絨,填充飛絲或粉碎毛的劣質產品,為了獲得與正品相似的蓬松效果,填充量會增至5—8斤,區(qū)別明顯。
此外,協會提醒消費者,長期利用“清倉”“孤品”“瑕疵”“尾單”等噱頭進行甩賣,甚至通過主播發(fā)誓等夸張方式銷售的羽絨產品,假冒現象高發(fā)。建議消費者通過品牌的線下實體店或線上平臺的品牌旗艦店等渠道購買商品,品質和售后有保障。
記者 朱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