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尼詩2024第七屆進博會共享卓越傳統,攜手耕耘未來
近日,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落下帷幕。今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軒尼詩(Hennessy)作為LVMH路威酩軒集團旗下品牌,與中國結緣長達165年。此次軒尼詩隨集團共同亮相,不僅重溫了與中國文化的深厚淵源、展示了中法文化交融的創新成果,更傳遞了軒尼詩在可持續領域的持續耕耘、本土成果與未來愿景。

LVMH路威酩軒集團展廳
分享成果 攜手耕耘可持續未來
進博會首日,軒尼詩總裁兼首席執行官Laurent Boillot先生重磅發布了《軒尼詩2023年可持續發展報告》,揭曉了軒尼詩包括“‘植’此青綠”計劃以及“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在內的多項可持續實踐的最新成果。
對于軒尼詩而言,橡木在干邑釀造過程中是賦予其卓越品質的關鍵元素之一。為此,軒尼詩通過多項植樹造林和研究,致力于維護法國乃至全球的森林生態系統,并通過“‘植’此青綠”計劃,目標到2030年在全球范圍內恢復5萬公頃的森林生態系統。截至2023年底,軒尼詩已在中國內蒙古和貴州種植了200萬棵樹,恢復了938公頃森林生態系統。為了讓更多人切身感受這一計劃在中國的落地實踐,展臺特別陳列了來自貴州“‘植’此青綠”計劃的多棵樹苗;同時,軒尼詩品鑒吧臺也特別提供了綠色特調供來賓品鑒,為現場注入別樣的生機。

《軒尼詩2023年可持續發展報告》發布現場

貴州“‘植’此青綠”計劃成果展示

《軒尼詩2023年可持續發展報告》與品鑒吧臺提供的綠色特調
除了在保護自然資源方面不斷深耕,在中國,軒尼詩還通過對“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實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2020年以來,軒尼詩通過“智慧之手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持續支持中法藝術家,推動工藝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今年,該計劃聚焦“中國木作工藝”,家具設計師、手工藝藝術家華雍摘得獎項,并在軒尼詩提供的法國駐留期間探訪了軒尼詩可持續管理的森林,與當地工匠們進行了深入交流。
從恢復森林生態系統到促進文化傳承,在中國落地實施的兩個項目揭示了軒尼詩可持續發展在保護自然生態系統以及與多方攜手前行的雙重承諾。在軒尼詩,大自然的饋贈與精湛技藝融為一體,致力于釀造卓越的干邑。這份源自自然的美好與傳承不斷激勵著軒尼詩為未來持續耕耘,也讓“攜手耕耘未來”成為軒尼詩始終秉持的可持續發展愿景。
多方齊聚 共話可持續傳承與未來
為了進一步探討可持續的未來耕耘方向,展會現場,LVMH大中華區總裁吳越先生誠邀軒尼詩總裁兼首席執行官Laurent Boillot、酩悅軒尼詩帝亞吉歐中國人力資源與企業傳播副總裁蔡瑩凌女士和軒尼詩的可持續合作伙伴之一森林恢復行動(Reforest’ Action)中國代表唐友德,共同發起了一場以“軒尼詩:循永續傳承,敘文化交融”為主題的對話。

主題對話現場
作為對話的發起人,LVMH大中華區總裁吳越表示:“值此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我們非常高興能夠以進博會為平臺,圍繞中法文化與可持續發展等議題展開交流。正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沒有先輩世世代代的努力,我們就無法享受如今的累累碩果,因此,如何耕耘我們當下所享用的一切、如何耕耘未來,是我們今天所面臨的重要議題。”
軒尼詩總裁兼首席執行官Laurent Boillot先生重申了耕耘未來的重要性及信心,他表示:“我們正處于一個關鍵時刻,亟需深思能否將腳下這片土地的美好傳承于世。為此,我們致力于恢復森林生態系統,通過“‘植’此青綠”計劃和“千株樹籬”計劃,積極踐行生態環境保護與改善的目標。我們堅信,通過多方努力,這片土地將繼續煥發生機,打造出更具韌性和生機的自然景觀
深化交流 共享文化交融新意境

軒尼詩(Hennessy)展臺
為了促進和中國文化的交流,自2018年開始,軒尼詩攜手中國本土藝術家打造了一系列軒尼詩新春限量版干邑,將干邑品鑒體驗與中國傳統的生肖文化相融合,與中國消費者共同慶祝新春佳節的到來。此次展會期間,2025中國蛇年 “重構(Reimagination)”限量版軒尼詩干邑系列也于軒尼詩展臺中央驚艷亮相,包括了軒尼詩V.S.O.P、軒尼詩X.O和軒尼詩百樂廷。
此外,展臺上的軒尼詩品鑒吧臺提供了三款特調,吸引了不少人駐足品鑒,為人們打造精致體驗的同時將交流的氛圍推向高潮。

軒尼詩品鑒吧臺提供多款特調
軒尼詩今年再度參展進博會,帶來了多項可持續實踐與文化交流的成果,彰顯了軒尼詩深耕中國市場的堅定決心與信心。未來,軒尼詩將繼續以實際行動履行對中國市場的承諾,致力于推動本地化的可持續發展與文化交流,攜手中國消費者共同耕耘美好的未來。王娟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