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消協發布“雙十一”購物提醒 理性購物少囤貨 關注細則避損失
跨店滿減、整點搶券、會員驚喜紅包、限時補貼購物金、以舊換新、家電補貼……10月中下旬起,各路商家陸續開始了今年的“雙十一”大促。在各種眼花繚亂的促銷“大招”和家電補貼“真金白銀”的優惠刺激下,年底消費市場得到了極大的提振,雖然“雙十一”的“正日子”還沒到來,但不少消費者已經在商家的“三二一上鏈接”氣氛烘托下開始了“買買買”。不過,伴隨著大促而來的還有過度囤貨、消費侵權等情況的高發。對此,南京市消費者協會(下稱“南京消協”)近日發布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熱情而理性地迎接‘雙十一’”。
理性補貨不囤貨,實用適度是關鍵
“只吃不買挑戰100天清空冰箱”“我終于把前年‘雙十一’囤的紙巾用完了”“去年‘618’囤的洗衣液終于只剩一瓶了”“數著保質期敷面膜”……社交平臺上,消耗大促“囤貨”的相關視頻儼然成了一個新“賽道”。這一現象的本質,最終是購物時未能做到理性消費,囤貨過多,“下單一分鐘,消耗一整年”成了不少消費者在購買日用品時常見的狀態。
《大眾證券報》記者在某頭部電商購物平臺的直播間看到,某款規格為30包每箱、單價69.9元的抽紙,商家給出的優惠方案是領199-35元的優惠券,也就是說需要買三箱才能享受到優惠價格。一款知名品牌的16斤一組的洗衣液,商家的促銷方案是領券疊加跨店滿減,第二套半價,也就是說消費者需要一次購買兩組才能享受到優惠,合計到手32斤,足夠一家三口使用一年。
“每次都覺得不買就虧了,反正紙巾、洗衣液這些保質期長,家里總要用,所以每次都成箱購買。結果現在家里堆滿了這些囤貨,細算下來,占的面積按照房價來算,遠超買紙巾洗衣液省下的這百八十塊?!苯眨胁簧傧M者吐槽,本想著整理一下囤貨,看看“雙十一”需要添置什么,結果發現自己前幾年大促時買的貨都還沒消耗完。
對此,南京消協在消費提醒中表示,現在的產品更新迭代較快,廠商不斷推出具有新功能的替代品。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前,制定購物計劃,提前加入購物車,關注原價及價格波動;按實際需求選擇商品,適量適度購買; 購買商品后注意保質期,以免過期變質,錯過最佳使用期限。
付款收貨“三及時”,關注細節舒心購
除了過度囤貨,還有不少消費者遇到了未及時付尾款損失定金、商家發錯貨卻因未及時驗貨錯過退換貨期限、匆忙“秒殺”未看清商家售后細則等問題,造成損失。
對此,南京消協表示,對于需要限時付尾款的商品,可以設置備忘錄或鬧鐘,及時支付尾款,以防定金無法退回;購買商品后關注物流信息,及時收貨驗貨,以防錯發漏發或者貨不對板;退換貨應及時,以免超過“七天無理由退貨”期限。此外,大件商品要留好外包裝,在不影響二次銷售的情況下方便寄回。
除了購物后留心各項細節,消費者在購物前,應仔細閱讀或了解商家的產品介紹及售后服務標準等,如發現霸王條款或不合理情況,可提前咨詢,以規避風險;消費過程中如發現自身權益受到損害,依據《民法典》《消法》《消法實施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可與商家先行協商,協商不成的可以求助消協組織、相關行政部門,也可進行訴訟。
此外,南京消協提示,“雙十一”期間,訂單較多的消費者在收到各種催交貨款、運費的信息后,一定要有反詐意識。避免上當受騙可以牢記以下幾點:一是不要輕信陌生電話,不要點擊短信上的陌生網址進行繳費;二是不在電話里泄露個人信息和密碼等;三是不在公共場所操作交易;四是通過登錄官方APP或鏈接查詢交易信息;五是一旦發現詐騙行為,及時報警、掛失相關卡片或賬戶。
記者 朱蓉 宗鳳蘭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