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舊換新“雙十一”再獲加碼 “政企雙補”有望再掀家居消費熱潮
在政策的推動下,以舊換新覆蓋范圍正在從家電擴展到家居升級、廚衛改造等。“雙十一”大促之際,多家大型家居企業宣布接入政府平臺,攜手頭部電商企業以及門店合力推動“以舊換新”,此外,多地也陸續宣布擴大補貼范圍,將智能家居、適老化產品列入補貼范圍。在“政府+企業”的雙重補貼促進下,家居以舊換新消費有望再掀浪潮。
“以舊換新”政策有力促進消費回暖
近日,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司長李剛在商務部召開的消費品“以舊換新”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開展以來,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特別是疊加“金九銀十”消費旺季,“以舊換新”政策效應加快釋放,有力促進消費回暖,帶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相關行業綠色轉型,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注入強勁動力。
李剛介紹,在家電方面,截至10月24日,1363.5萬名消費者購買了中央明確的8大類家電產品1984.3萬臺,帶動銷售額913.4億元。家裝廚衛方面,初步統計,截至10月24日,各地家裝廚衛“煥新”補貼產品約630萬件,累計帶動銷售額190億元。
國家稅務總局此前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受國家鼓勵、地方支持和企業讓利等因素帶動,電視機等家用視聽設備零售、冰箱等日用家電零售同比分別增長10.2%和6.5%;與家裝相關的家具零售、衛生潔具零售同比分別增長13.9%和10.5%。此外,國慶假期,各地通過打折讓利、線上團券等方式惠及消費者,促進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同比增長149.1%,其中冰箱等日用家電、電視機等家用視聽設備同比分別增長160.8%和100.2%。家具、裝飾材料、涂料等與家居裝修相關的商品銷售也呈快速增長態勢,同比分別增長35.7%、12.9%和26.2%。
“政企雙補”拉動消費熱情
隨著“雙十一”大促的到來,近日,多地再度加碼“以舊換新”的政策,擴大受益范圍。
以深圳為例,深圳市商務局近日發布實施指引,對智能家居消費補貼的范圍、條件、形式、活動周期、參與方式等予以明確,消費級機器人、投影儀、咖啡機、空氣凈化器、垃圾處理器、智能音響(箱)等智能家居產品被列入補貼范圍。本次補貼活動通過線上線下同時開展。
上海市六部門印發的實施細則將護理功能床、助起沙發、功能餐桌、智能助起馬桶等15類適老化產品納入補貼,并明確了補貼標準、方式、期限、資金來源,同步提供補貼政策問答等系列便民措施。此后,更是開展適老化改造(含產品和服務)“煥新”活動,進一步提高改造補貼額度。
江蘇則以舊房裝修、廚衛改造為切入點,推出實施方案,支持綠色建材產品消費,對購買綠色建材產品的個人消費者發放消費券。
青島市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再出新政策,對個人消費者購買廚衛等局部改造、智能家居等2個品類共計11類產品給予補貼,每位消費者最高可享4000元補貼。
在政策的加碼下,企業的參與度也顯著提升。家居企業紅星美凱龍表示,在全國近20個省市223家商場全面接入政府平臺,大規模推動家電家居“以舊換新”,“政府+企業”的雙重補貼最高可達家電家居產品售價的30%。上海、北京兩地13家商場成為首批適老化改造補貼商場,率先開展適老化補貼活動。
顧家家居表示,“雙十一”期間,將繼續發力,在保持現有優惠政策不變的基礎上,推出更多針對性的促銷活動,加大購物津貼的發放力度,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優惠和福利。
龍頭品牌集中度將獲提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麗芬近日表示:“‘以舊換新’政策和‘雙十一’等促銷活動的結合,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實質性的經濟優惠,也為家電、家居等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點,對消費市場的促進作用顯著。”
此外,陳麗芬認為,國家的“以舊換新”政策,通過提供財政補貼等方式,有效激發了消費者的換新熱情,顯著提高了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在“雙十一”期間,線上線下渠道的融合更加明顯。線上平臺的流量優勢和線下門店的體驗服務相結合,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購物體驗。
除了對消費市場的提振,商家方面,浙商證券史凡可研究團隊認為,“以舊換新”政策支持從原先的家電和汽車擴展到廚房升級改造、家庭適老化改造等不同的領域,對消費端刺激較大。從全國各地區落地節奏來看,南方快于北方,像廣州、四川、湖北、上海等省市推進速度較快,產生了較好的刺激效果,其他進度比較低的省市后續有比較大的潛力。
此外,史凡可團隊表示,家居“以舊換新”補貼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良好的樣本和正反饋,將拉動更多經銷商參與,疊加“雙十一”促銷、12月31日截止時間的催化,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家居企業前端訂單回正概率較大;同時,政府對參與商戶合規運作的限制,也將助力龍頭品牌集中度的提升。記者 朱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