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排蘇酒,何以“頭排”?
“萬窖齊開 酒中頭排”——2024洋河·雙溝第七屆開窖節結束之后,前來觀禮的嘉賓們,無不為開窖節強烈的文化儀式感所震撼,開窖、裝甑、出酒、品鑒、封壇……每一個環節都讓人回味無窮。
早在2018年,洋河舉辦了第一屆開窖節,白酒行業第一次有企業將開窖當作節日來看待,這一舉動無疑是具有開創性的。

洋河·雙溝開窖節用頭排酒在每一位嘉賓的內心留下綿柔的種子,不斷生根發芽。那么,是什么成就了頭排蘇酒,讓它成為“濕地珍寶、酒中頭排——中國蘇酒”?
濕地里的自然饋贈
頭排蘇酒是從聚寶盆里長出來的生態濕地名酒,也是“中國唯一高端生態濕地白酒”。
出了雙溝鎮,就釀不出頭排酒,這與雙溝所處的洪澤湖濕地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直接相關。正如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所言,窖池之外,好產區、好氣候也是成就頭排蘇酒綿甜品質的關鍵因素。
雙溝酒廠位于北緯33度適宜釀酒的黃金地帶,這里是中國最具天然釀酒環境與自然酒起源的地方,還是與蘇格蘭威士忌產區、法國干邑白蘭地產區齊名的世界三大濕地名酒產區之一。

雙溝處在淮河與洪澤湖的交匯之處,與75萬畝洪澤湖濕地一水相連,擁有富含鉀、鋅、硒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的天然優質水源,這樣的水源參與到釀酒發酵全過程,為微生物的生長、繁衍提供了助力。與此同時,雙溝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年平均濕度達80%以上,如此大的濕度,在全國名酒產區絕無僅有,真正保證了微生物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讓雙溝酒廠成為我國六大白酒產區中唯一一個“建在濕地邊上的酒廠”。
水、空氣、土壤多重決定釀酒品質的重要因素結合,為釀造綿柔的頭排蘇酒提供了優越的微生態條件,成就了頭排蘇酒非凡的品位。
吉尼斯認證的老窖池
頭排蘇酒是出產于雙溝老窖池的好酒,更是出自“最大規模的白酒窖池群”的好酒。
持續釀造的老窖池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產,對于生產好酒來說至關重要。厲害的老窖池往往經歷了數百年不間斷的釀酒工作,在無數次酒糟和酒液的浸潤下,窖泥中的微生物得到不斷地馴化和富集,所產酒質也就越來越好。
頭排蘇酒便出自雙溝的明清老窖池,“雙溝老窖池群及釀酒作坊”有著國家工業遺產之稱,這里擁有三百年以上古窖池一千多口,其中更包含了630年窖齡之久的明朝珍寶窖池,是名副其實的“國家寶藏”。
不僅如此,洋河的窖池群更是規模宏大,數量眾多。現擁有名優窖池7萬多口,其中明清古窖池多達2020口,是國內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使用時間最長、微生物種類最豐富的釀酒窖池群之一。9月4日,洋河股份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被正式確認為“最大規模的白酒窖池群”。

上千萬微生物種群繁衍生息,共同守護著古老的窖池群,在數百年時間里吸納著濕地風土,代代傳承,用流動的生命塑造了頭排蘇酒的稀缺品質,賦予其“茶看明前,酒品頭排”的美譽。
等待中的酒香奇跡
頭排蘇酒是需要“等”的好酒,也是值得“等”的好酒。“頭排蘇酒是老窖池、老工藝、老匠人與天地同釀,創造的稀世珍釀。”洋河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聯東曾表示,酒中頭排具有歲月價值、品質價值、稀缺價值“三重價值”。
如果說明前茶靠“搶”,妙在一個“早”字,那么頭排酒則得靠“等”,好在一個“大器晚成”。
俗話說:“春不捕魚,夏不釀酒。”夏季不出窖、不出酒,而是將酒醅放在窖池里持續發酵,這種工藝叫做“壓窖”,洋河每年6、7、8三個月都不蒸酒,期間廠里的7萬多口窖池全部進入休眠狀態,進入長達180天的超長發酵周期。壓窖期間生產出來的酒被先輩們稱贊為“酒綿恰似觀音柳,甘冽猶如羅漢松”,這批酒品質之好堪稱“酒中頭牌”,故謂之“頭排酒”。
自明、清始,洋河、雙溝漸漸形成的隆重開窖儀式,便是為了“叫醒”這一批睡足了一整個夏天的頭排酒。在洋河看來,頭排蘇酒是經歷“頭輪排次、頭道甄選、頭等貯存”,在所有排次中“產量最小、成本最高、品質最好”的酒。

從谷雨論壇到封藏大典,再到開窖節,洋河的“節日”更像是彰顯品質的存在,別出心裁地用封藏、開窖等白酒釀造的重要結點將品質故事串聯起來。在這個過程中,生態環境、儲存時間以及傳統工藝等白酒品質的決定性因素,凝聚在頭排酒中,蘊藏在一年又一年的循環往復中。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