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司機節分會場活動在寧舉行 保障、承諾再升級 93名優秀司機獲表彰
11月22日下午,第五屆滴滴司機節江蘇分會場活動在南京舉辦。300多名來自江蘇各城市、地區的司機師傅來到現場,共同慶祝自己的節日,93名優秀司機獲榮譽表彰。
活動現場,江蘇省交通運輸行業黨委辦公室、南京市交通運輸行業黨委辦公室與滴滴出行江蘇各分公司代表共同宣布正式啟動“2024年江蘇網約車司機職業發展保障及關懷行動”,將在收入保障、職業發展、司機關懷、安全保障等方向持續探索、逐步完善,更好地服務每一位司機。

(2024年江蘇網約車司機職業發展保障及關懷行動正式啟動)
事關司機收入、權益、發展 滴滴在江蘇落地多項保障措施
活動現場,滴滴相關負責人圍繞2023年的工作作了匯報,其中重點提到,公司通過升級“橙意保障計劃”,在司機收入、權益、發展三大保障方面持續發力。
2023年,滴滴在江蘇充分貫徹平臺公開透明的司機收入保障體系,為滿足條件的司機提供了空駛補償、超時等待、洗車費墊付等項保障。
圍繞司機職業發展方面,滴滴除提供線上系統的培訓課程外,在線下對司機進行安全、服務類培訓也已累計近8萬人次。已有約2000名司機服務經理及其他司機相關伙伴,通過建立“保障網絡”,為司機提供針對性的服務。
記者從活動現場獲悉,滴滴今年還在江蘇多個城市落地了司機關懷活動,如“家庭親子活動”“免費專項體檢活動”“滴滴司機福利站”“中秋好禮站”“清涼好禮站”等。截至2023年10月底,“滴滴司機福利站”活動在省內已累計覆蓋司機21萬人次。
此外,江蘇各設區市均已組建滴滴出行流動黨員黨支部,南京、蘇州還先后建設面向網約車司機群體的服務驛站、平安驛站。
滴滴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公司將持續探索更多方式,以提升司機收入、保障司機權益。
致敬了不起的司機師傅 93名江蘇司機喜獲殊榮
穿梭在城市的街頭巷尾,滴滴司機手握方向盤,保障了城市的出行。在這個屬于滴滴司機自己的節日里,共有93名江蘇司機喜獲“優秀黨員司機獎”“安全守護獎”“卓越貢獻獎”“溫暖傳遞獎”“卓越新秀獎”“杰出接單獎”“優秀服務獎”等獎項。
活動當天,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機關黨委副書記、省交通運輸行業黨委辦公室副主任王子明、南京市交通運輸綜合執法監督局機關黨總支專職副書記范玲玲出席活動,并和平臺相關負責人一起為獲獎的司機師傅們頒獎。

(部分獲獎司機師傅登臺領獎)
南京快車司機劉衛華今年52歲,是一名有著32年黨齡的老黨員。2016年,因原單位改制,失業的劉師傅抱著試試的心態注冊為滴滴司機。從一開始記路困難的“新手司機”,到如今對南京道路如數家珍的“老司機”,劉衛華對職業認知也從“隨便做做”變成了“干一行愛一行”。在司機節頒獎儀式上,劉衛華獲評“優秀黨員司機獎”獎項。
54000單,0投訴,這是劉衛華最閃亮的功勛。如今,他已經成為44人司機小隊的隊長,是隊員的“老大哥”。平常,劉衛華會將自己的跑車經驗、處理投訴經驗分享給隊員們。展望未來,劉衛華喊出目標:“要在滴滴平臺接到‘十萬單’!”
向夢想進發的路上,滴滴為司機師傅提供的較為完善的商業養老保障、醫療意外保障則為劉衛華解決了后顧之憂——其早早便加入了滴滴“橙意保障計劃”。2023年年初,劉衛華在體檢中發現患有腸道息肉。在后續的治療和手術中,除正常醫保報銷外,滴滴醫療保障幫助劉師傅報銷了940元。
“最后總共只花了500多塊錢。我覺得這種保障特別好,比如醫療保障,可以作為醫保的補充,也是給自己多一份保障。”劉衛華感概道。
80后女司機秦穎多年來獨自扛起家里的重擔。父親、母親需長期就醫治療。一邊是需要照顧的父母,一邊是急需的經濟來源,秦穎在鄰居的介紹下,通過考試成為滴滴司機。“最大的好處是時間自由、收入穩定。可以時常去醫院陪伴父母,第二天努力一些就能彌補前一天的收入”。秦穎告訴記者,現在已經是“熟手”的她,每月到手有1萬元左右。這筆收入不僅讓父母的醫藥費有了著落,秦穎也還清了家里的外債。接下來,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給孩子積累一筆“學習基金”。

(秦穎在活動現場留影)
滴滴發布十大承諾 將進一步推進江蘇司機保障工作
在第五屆滴滴司機節上,滴滴還面向所有司機,發布了給司機的“十大承諾”,包括抽成公開透明、更多費用保障、提升派單體驗、堅決打擊作弊、改善司乘關系、守護出車安全、傾聽司機意見、新手獎勵扶助、增加養老和醫療保障以及投入百億司乘補貼等多項有力措施。
記者獲悉,在落實平臺“十大承諾”的基礎上,滴滴未來將進一步推動江蘇各地司機福利站、司機驛站、流動黨支部的建設,將平臺保障經驗復制推廣至行業。

(獲知保障內容的司機喜笑顏開)
在司機節活動現場,還設有打卡、游戲、抽獎、免費血壓測量、安全知識有獎問答等互動環節。南京市公安局反詐支隊民警馬軒也來到現場,和司機進行反詐知識問答互動。司機師傅們熱情參與,紛紛合影留念。

(熱情參與活動的司機師傅)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