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全國各類房屋建筑首次有了“數字身份證”
本報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近日就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司長曲琦表示,在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承擔了任務量最大的房屋建筑和市政設施的調查工作,實現了對全國范圍內的各類房屋建筑的摸底調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具體安排。
首先是制定統一規則,確保步調一致。編制了全國統一的調查實施方案和技術導則,制定了數據處理方案、業務流程指南、質量控制細則、質量審核辦法、質檢核查指南等一系列文件,開發了全國統一的調查軟件,制備了統一的調查底圖,確保了全國工作步調一致、標準一致。
其次是強化技術保障,開展全員培訓。組建了部級技術專家組,全天候24小時提供技術指導。各地住建部門充分發揮當地專家作用,共同建立了技術保障體系。在培訓方面,部級專家通過各種方式直接培訓人數累計達23萬人,各地對所有參加調查人員的培訓做到了 “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員全覆蓋。
三是層層壓實責任,嚴控數據質量。建立了縣市省部四級質檢核查制度,逐級對數據質量負責,建立了在線巡檢制度,數百名巡檢員和巡檢專家以遠程方式對過程中的數據進行抽查,對于有問題的提出警示,發出提示警示單2000多份。此外,還在軟件系統里設置了多種異常指標提示警示功能,確保調查質量。
四是深入組織動員,加強指揮調度。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動員了260多萬人,努力克服天氣惡劣、交通不便等各種困難,一棟一棟地把每一棟房屋的數據“跑”了出來,對每一棟都進行了調查。
通過這次普查,第一次全面摸清了我國房屋建筑和市政設施的“家底”;第一次形成了反映房屋建筑空間位置和物理屬性的海量數據;城鄉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數字身份證”。今年1月份,在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住建部部長倪虹在工作報告中對這項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也對數據應用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我們以普查數據為“底板”,深化“數字住建”建設,推進全行業各領域的數字化應用和發展。
在今后工作中,一方面,要按照國務院普查辦的統一部署,以房屋建筑和市政設施數據為核心,推進國家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基礎數據庫中的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業庫建設。另一方面,將用好普查數據,大力發展數字化應用場景,提升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水平。下一步,要積極研究,不斷豐富和發展數字化應用場景,用好來之不易的數據成果。 蘭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