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游帶動露營經濟爆火 長期消費需求還需提升體驗感
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短途游成為人們節假日最主流的選擇。而在大好春光之際,選擇一片郊外綠地露營則成了近期最火的休閑度假方式。數據顯示,五一假期首日,“露營”在旅行平臺的訪問熱度達到歷史峰值,搜索熱度環比上周增長90%。購物平臺上,帳篷、天幕、戶外椅、戶外墊等一系列露營裝備都被打上灰色的“缺貨”標簽,小電鍋、燒水壺、煮蛋器、多功能鍋、咖啡機等成為消費者新寵。
露營成為今年五一假期的“頂流”
近日,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低風險地區的用戶出游熱情顯著。攜程《2022五一假期出游報告》顯示,今年五一小長假,用戶出游整體呈現就近、就地特點,本地游訂單占比達40%,較2020、2021年同期顯著提升。露營旅行、鄉村旅游、藝術展覽體驗游等出游形式受到青睞。
其中,露營成為今年五一假期的“頂流”。假期首日,“露營”在平臺的訪問熱度達到歷史峰值,搜索熱度環比上周增長90%。廣州、深圳、博羅的露營地熱度最高,而從訪問用戶來看,珠三角地區用戶則是這個假期露營旅行的“鐵粉”。其中“老廣”的露營熱情在假期開啟前就已升溫,假期前五日訪問熱度環比增長80%。
作為五一“流量擔當”,露營旅行的輻射效應凸顯,其流量直接帶動了露營地周邊的旅游商家熱度,對目的地旅游經濟亦產生帶動效應。以攜程口碑榜全國十大露營地為例,榜單第一名境見茶野里野奢帳篷露營地的周邊酒店五一假期訂單量增長67%,露營地所在城市湖州在五一假期的整體旅游產品訂單量增長54%,酒店、民宿訂單量分別增長57%、144%。在五一假期露營熱度最高的廣州,酒店及民宿累計訂單量較清明假期增長130%。此外,在攜程此前披露的2022年最受歡迎十大露營游目的地中,廣州、清遠、佛山、惠州、深圳、三亞等地的五一假期旅游訂單量較清明均有不同程度上漲。
在“露營熱”之下,還有許多酒店、民宿打起“露營特色牌”,搭起帳篷為度假客人營造露營儀式感。五一假期,攜程平臺上帶有“露營”標簽的相關酒店、民宿訂單量較清明假期增長153%。
在露營風口中,平臺和商家側亦從供給鏈、營銷端等方向賦能露營旅行。數據顯示,自2021年下半年至今,攜程平臺的露營產品數量增長近10倍,目前已經擁有覆蓋28省120城市的產品供消費者選擇。
中青旅則在旗下多個特色小鎮和旅游度假區推出露營產品,包含特色餐飲、親子活動、晚宴、垂釣、住宿和周邊探索游等活動,帶領孩子們看星星、給家長們提供營地酒吧等,力求帶來與酒店住宿不同的度假氛圍。
便攜式小家電需求火爆
而伴隨著露營的火爆,為了提高“家門口的休閑生活”質量,高端戶外露營裝備銷量迅速攀升,眾多戶外品牌都出現了“一篷難求”的情況。帳篷、天幕、戶外椅、戶外墊等一系列露營裝備都被打上灰色的“缺貨”標簽。
此外,隨著“精致露營”的興起,地毯、躺椅、氛圍燈、小電鍋、燒水壺、煮蛋器、多功能鍋、咖啡機等成為消費者新寵。
“原來帶孩子出門只帶個地墊,現在陸陸續續添置了天幕、帳篷、折疊桌椅、保溫箱、咖啡壺、卡式爐,為了方便搬運,還添置了一個小拖車。”消費者朱女士笑稱,“這回真是搬家式露營了。”
奧維云網(AVC)分析認為,戶外露營的火熱讓原本已經很“卷”的小家電品類看到一個新希望,家電使用場景從家庭延伸到戶外,未來一定會催生更多品類的小家電。
資本市場“聞風而動”
突然爆火的露營市場也讓資本市場嗅到了氣息。從事戶外用品的上市公司牧高笛股價清明后持續上漲,截至五一節后,漲幅已超100%。公司一季度營收凈利分別增長56%及73%。
記者在企查查上以“露營”為關鍵詞搜索,包含露營關鍵詞的企業家數合計超過5萬家,涵蓋營地投資管理、營地用品、房車旅游、文化傳播等行業;全國住宿、餐飲企業中,涉及露營的多達5121家,其中2580家注冊時間在一年以內。
不過,對于突然爆火的露營經濟,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季節性因素,戶外露營并非全年都有較高的入住率,除了節假日,平時不能用會議、商旅等客源來維持經營,因此收益有限。此外,戶外營地維護成本較高,投入也較大。”
4月28日,老牌戶外用品公司三夫戶外披露了業績報告。2021年度,三夫戶外實現營收 5.56億元,同比增長18.83%;凈利潤虧損2616.9萬元,連續第三年虧損。
公司戶外用品和戶外服務占營收比例的86.64%、1.58%,但其毛利率并不算高,2019年-2021年度,公司毛利率分別為48.24%、43.43%、50.3%。而就在2020年,交易所在對三夫戶外的問詢函中對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提出質疑。
國信證券張峻豪表示,中國露營產業目前具有嘗鮮消費特征,但體驗感不足。故露營更多是近郊消費,而帳篷營地最大的問題就是洗澡、廁所、吃飯等問題,而且帳篷里的舒適度非常一般。未來店中店模式或為當下最優解。目前露營產業因為疫情而一時火熱,但未來要形成長期穩定的消費需求,可能還是在度假酒店里提供類似于帳篷酒店的附加選擇,依附于酒店的公共服務設施,同時提供特色化體驗。
記者 朱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