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發力推動地方預制菜產業 供應鏈布局有望完善
隨著廣東省發布《十條措施》推進預制菜產業發展,預制菜產業再度迎來了風口。而簡單加熱就能上桌的特點也讓各地特色菜爭相加入預制菜的菜單。
廣東發布十條措施推進預制菜產業
3月25日,廣東省政府官方網站發布《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從研發平臺、規范體系、產業集群、配套設施等多方面推動預制菜市場發展。
廣東省表示,將充分發揮省農產品加工服務產業園牽頭作用,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預制菜相關企業、農業龍頭企業及行業協會共同建立預制菜聯合研發平臺。設立預制菜成果轉化專項,加快推動預制菜全產業鏈研發成果及技術轉化,擴大產業化規模。
組織開展粵菜三大菜系預制菜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逐步制定完善預制菜從田頭到餐桌系列標準。加快制定預制菜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品質評價檢測標準等基礎通用標準;力爭建設若干個在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預制菜產業園,形成預制菜產業集聚效應;培育一批涵蓋生產、冷鏈、倉儲、流通、營銷、進出口以及裝備生產等環節的預制菜示范企業,鼓勵職業院校和普通高校增設相關專業課程,鼓勵支持倉儲冷鏈企業研發預制菜專用裝備,支持生產基地建設預制菜專供田頭(塘頭)智慧小站和銷區前置倉;開展線上線下營銷活動,鼓勵預制菜企業創建加盟網店;培育預制菜出口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預制菜產業項目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各地建設富有嶺南地方特色的粵港澳大灣區預制菜美食文化城。
多地欲借預制菜推廣地方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省此次推出推進預制菜產業的措施,除了希望通過預制菜帶動相關產業助力經濟發展,更強調了通過預制菜產業推廣嶺南特色菜品、讓地方特色產品和文化“走出去”。
事實上,近年來希望通過預制菜產業打造地方特色經濟、推廣當地文化的地區并非廣東一地。
農業大省山東省于今年2月22日在諸城成立了山東預制菜產業聯盟,構建以高校院所為技術支撐,以協會組織為紐帶,以省內農牧漁業、食品加工業、物流配送業龍頭企業為引領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預計到2024年,諸城預制菜年度營收增至137.1億元,年均增幅15.3%。
河北保定則于3月11日宣布成立“中央廚房預制菜產業聯盟暨團餐行業協會”,推動預制菜行業進入集團化、高質量發展。通過聯盟協會,保定市將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團餐行業企業等以及產業上下游各類服務機構,以規模經營為依托,實現聯盟各理事(參加)單位的互補抱團發展,形成積聚效應和產業高地。
而福建省則成立了餐飲烹飪行業協會預制菜委員會,審議通過了預制菜委員會和外燴委員會各單位及成員名單,打造全省預制菜企業新勢力聯盟,帶領閩地預制菜廠家品牌化破圈。
預制菜凸顯區域特性
事實上,除了省時省力外,實現足不出戶便能品嘗到各地特色美食也成為預制菜吸引消費者注意的重要因素。
今年春節期間,大多數人選擇就地過年,預制菜成為大家年夜飯的必備之選。“我們研發了50多道有全國各地特色的菜品,主打在家不易做的餐廳大菜,買回家簡單加熱就能上桌。”某生鮮的電商平臺相關人士對《大眾證券報》記者表示,“例如福建一帶的特色菜‘黃魚鲞蒸肉餅’、廣東的紅燒圓蹄、江浙地區的手工蟹粉小籠包、蘇式東坡肉、西北地區的手抓牛大骨、羊肉羊雜湯、四川青花椒風味烤魚等地方特色菜品都可以通過預制菜形式品嘗到。”
華泰證券研究院龔源月分析認為,預制菜產業當前格局較為分散,受限于冷鏈運輸的高成本和消費者眾口難調,企業區域性較強,當前核心競爭要素為規模效益下的成本優勢,效率高者有望勝出。我國預制菜市場未來將朝著高滲透率、高集中度方向發展。預計2030年我國預制菜行業零售規模有望達6017億元。
此外,龔源月表示,我國傳統菜系龐大,烹飪技術復雜,企業的產品研發力需進一步提升,以提高菜品口感和還原度;市場空間均較為可觀,企業用戶兩頭兼顧或為更佳的渠道模式;國內預制菜企業區域特性明顯,供應鏈布局仍需完善。
記者 朱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