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農產品銷售規模翻5倍,淘特產地直供模式成為助農新通道
9月22日,上線生鮮食品類目半年的電商平臺淘特發布“助農半年報”。依托產地直供模式,淘特上線農副產品數量同比2月翻2倍,銷售規模同比2月翻5倍。通過官方補貼等措施,截至9月,淘特“以消促產”帶動全國近500個縣區、11萬農業合作社將農產品賣到五環外,成為助力大山深處農產品觸網、推動農業產業升級的新通道之一。

淘特將全國11萬合作社農產品賣到了全國消費者餐桌。
一直以來,由于交通物流不便、流通中間環節多等原因,很多生鮮農作物很難走出大山商品化。一些農產品受限于區域品牌化程度不高,農民缺乏精準有效的銷售渠道,往往很難賣得快、賣得好。
帶著直供基因誕生,淘特以源頭產地直供模式解決了大山深處的這些痛點。通過以銷定產,淘特推動產地合作社量產成為直供采摘產地,同時,依托數農和菜鳥等1000個縣域中心倉和30000多個倉配點,淘特讓源頭產地實現計劃產供,去掉中間商,降低損耗,直接供給2億消費者。
半年報顯示,淘特通過深耕全國5000多個產地,上線農副產品數量同比今年2月多了1倍,品類包含果蔬時令、水產海鮮、五谷糧油、干果炒貨以及各類農副產品,銷售規模同比2月增加4倍。
其中,“單品擊穿”策略效果顯著,累計銷量過10萬單農產品超過500款,累計銷量過100萬單農產品超過20款。淘特通過上線海南三亞芒果、山東煙臺大櫻桃、甘肅民勤蜜瓜、湖北宜昌陽光玫瑰葡萄、臺州三門梭子蟹、四川會理石榴、遼寧盤錦大米、江西尋烏獼猴桃等當季時令款,讓縣域消費者對不少產地區域品牌有了消費心智,淘特也成為小鎮青年嘗新嘗鮮的主流通道之一。

淘特獼猴桃尋烏產地直供。
半年以來,淘特通過推出免傭金服務,上線“淘特優鮮”食品生鮮專屬頻道和“比拼多一點鮮”、百城百味活動等,從全國挖掘和吸引優質合作社源頭供給好農產,目前全國已有11萬產地合作社通過淘特拓展了線上銷售渠道,農副產品補貼覆蓋率達100%。其中,南陽土雞蛋供應合作社天山牧業線上化90%以上,在淘特日銷雞蛋百萬顆,甘肅民勤蜜瓜一天包銷50畝。
同時,淘特在官方補貼、“吃貨日”、“壞果包賠”等活動、服務激勵下,淘特推動2億新消費人群帶動全國400多個農副產品產業帶觸網,帶動直供產地覆蓋縣區從200多個增加到近500個,助力農產品產業升級。

淘特產地直供模式覆蓋全國近500個縣區。
今年9月,淘特作為阿里巴巴助農新通道首次參加豐收節,連續3天推出“豐收節專區”,挖掘全國400多個直供產地800多萬款平價生鮮美味建了個“云上大糧倉”,還聯動不同產地“開桿節”“開漁節”等豐收活動,幫原產地農民搭建快速銷售通道。
“農作物的商品化,尤其互聯網化,產、銷、消是一體的。淘特通過產地直供模式,以銷定產,去中間環節、簡化運營模式,幫助源頭不擅長經營的農民把農產品賣出去。同時在補貼、激勵下,讓這些農產品賣得快賣得好,‘以消促產’,最終實現一端普惠消費者,一端助農。”淘特事業部運營總經理黃愛珠稱,接下來,淘特將持續深耕產地,重點升級供應鏈系統,讓更多沒有觸網的產區直連淘特,向下沉市場供給好貨。
數據顯示,上線一年多的淘特已有2億消費者,通過源頭直供模式,主打性價比市場的淘特為吃穿用核心場景產業帶和消費者帶來了新活力,也成為重構短鏈供需關系的主力新通道。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