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而瑞發布4月百強房企新增貨值報告 龍頭房企拿地積極性明顯提升
日前,克而瑞研究中心發布《4月中國房地產企業新增貨值TOP100排行榜》報告稱,截至4月末,新增貨值百強門檻為55.3億元,同比上漲6%,共有23家房企新增貨值超過300億元,新增貨值TOP10房企的新增貨值均超過500億元。碧桂園、保利、融創、萬科分列前四,年內新增貨值均已破千億元。克而瑞地產報告分析認為,從房企整體來看,龍頭房企投資最為積極,尤其是在5個雙集中供地城市中,規模房企、央企國企成為 “大贏家”,招商、龍湖、保利、華潤、萬科等均斬獲頗豐。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諸多城市展開雙集中拍地,龍頭房企的優勢將進一步擴大。但是調控愈發收緊、資金掣肘之下,投資仍應保持謹慎樂觀態勢。一方面要持續優化資本結構、拓寬拿地渠道,另一方面需保持聚焦深耕的投資策略,盡可能控制拿地成本。
龍頭房企拿地銷售比環比提升
數據顯示,前4月百強房企拿地銷售比為0.23,較三月末小幅提升0.03,在雙集中供地的帶動下,房企投資積極性有所提升。但整體來看,仍維持謹慎的態勢,由于部分核心城市在雙集中供地尚未開始,導致部分區域深耕的房企當月尚無新增土儲。從房企分梯隊來看,TOP1-10、TOP21-30房企積極性提升最為顯著,截至4月末拿地銷售比分別為0.24和0.23,較3月末分別提升0.04和0.05。如招商、金地等10強房企積極參與土地集中出讓、并有所斬獲的情況下,10強房企成為拿地銷售比最高的梯隊。此外11-20強、以及30強以外的房企拿地銷售比也有所提升,但漲幅不高,整體維持較謹慎的投資態度。
國企央企是4月集中供地中“大贏家”
從5個雙集中供地城市中房企參拍情況來看,均吸引了多家規模房企、品牌房企參與。如萬科、保利、華潤、融創等頭部房企參與了5城多宗土地的出讓。參拍結果來看,百強房企中有13家房企拿地數量超過3宗。
規模房企、央企國企成為本輪集中供地中的 “大贏家”。如招商、龍湖、保利、越秀、萬科、華潤等。招商、越秀、龍湖在廣錫渝首次集中拍地中分別獲得8宗、7宗、7宗土地,成交金額超過百億元 (各含一宗聯合拿地)。招商在三城均有斬獲,而越秀和龍湖則持續深耕大本營,龍湖在重慶土拍中斬獲5宗地,越秀在廣州參拍了15宗并成功獲得7宗地。此外,金科、弘陽、華宇等通過聯合拿地、強強聯合的方式在各自深耕區域有所斬獲。由此也可以看出,在重慶和廣州,本土房企的話語權更大。相較而言,長春、沈陽雙集中供地相對“冷清”,龍頭房企也比較謹慎,因此部分地方型小企業通過底價拿地來新增土儲。
實際上,在核心城市納儲也使得這些房企新增土儲大幅提升,龍湖、金地1-4月新增土儲貨值較1-3月上升13和8名。而萬科、融創、招商、保利也分列1-4月新增拿地金額TOP4。
龍頭房企優勢或進一步放大
從上市房企在4月的業績發布會上看,2021年行業的投資態度保持分化,綠城等房企表示將延續2020年積極的投資態度,融創、雅居樂等則表示將持續謹慎投資。但整體而言,調控愈發收緊、資金掣肘之下,投資仍應保持謹慎樂觀態勢。一方面要持續優化資本結構、拓寬拿地渠道,另一方面需保持聚焦深耕的投資策略,盡可能控制拿地成本。
從近期雙集中供地情況來看,龍頭房企憑借全國化布局、資金渠道多、標準化管理及良好的信用背書將最為收益。目前來看,小企業想要在核心城市、熱度較高的城市 “撿漏”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聯合拿地或將成為常態。在集中供地的背景下,投資博弈性加碼,投資也是機遇和挑戰并存。對大多數房企而言,提升投資團隊的專業性、機動性、提高投資工作的前置性,加強企業的一體化運營,才能更加適應核心城市土地市場的發展趨勢。
記者 蘭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