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百強房企拿地規模同比增長17.8%
本報訊(記者 蘭文) 日前,中指研究院發布1月份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報告。數據顯示,1月百強企業拿地總額為2240億元,拿地規模同比增長17.8%。其中,浦發集團累計新增貨值715億元位居第一;城投控股、中國中冶集團緊隨其后為二三位,新增貨值規模分別為267億元和240億元。報告認為,雖然頭部房企拿地同比增長17.8%,但是中小企業拿地分化明顯;其次是企業權益金額占比上升,受拿地結構影響企業合作力度下降。也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投資規模上看,頭部房企投資鋪排較早,搶先一步,預計一季度末至二季度為房企投資高峰期。在三條紅線和城市選擇趨同的影響下,建議房企仍以深耕、合作為主,聚焦核心城市同時合理控制拿地成本。
大中小企業拿地分化明顯
數據顯示,2021年1月,TOP100企業拿地總額為2240億元,拿地規模同比增長17.8%。TOP100門檻值為6億元,較2020年1月下降1億元,TOP100企業招拍掛權益拿地總額占全國300城土地出讓金的比例為66.0%。從新增貨值來看,TOP10企業1月新增貨值總額為2493億元,占TOP100企業的31.5%,新增貨值門檻為160億元。
房企拿地分化顯著,50家代表企業拿地額同比下降。2021年1月,50家代表房企拿地總額同比下降14.1%。一方面,2020年1月,受新年和疫情影響,部分小企業未拿地,但大中型房企受影響較小;另一方面,2021年,受各類金融調控政策影響,大中型企業拿地趨于謹慎,代表企業拿地規模有所下降。具體來看,50家代表企業內部分化亦較顯著。部分現金流較穩定企業拿地態度積極,如第一陣營內的萬科、碧桂園、招商蛇口,第二陣營內的綠城等,1月拿地同比均有所增長。
受拿地結構影響企業合作力度下降
報告認為,50家代表房企招拍掛拿地權益金額占比有所上升,但受拿地結構影響企業合作力度下降。數據顯示,1月,50家代表房企招拍掛權益金額占比均值為88.1%,較上年同期增長近10個百分點。由于1月企業在三四線拿地增多,招拍掛市場的合作力度有所下降,但企業在一二線依舊偏愛合作拿地,如1月4日,融創聯合中交以26.14億元競得杭州富陽區2宗地塊;1月26日,金地聯合保利以20.5億元競得北京順義區一宗不限價地塊。
核心城市及長三角城市投資熱度持續
數據顯示,從布局城市等級來看,50家代表房企1月在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的投資面積占比基本持平,分別為50.1%和47.8%。從布局區域來看,企業熱衷于在長三角拿地,占比達到56.5%,粵港澳大灣區次之,占比為8.1%。長三角城市成熱點,杭州最為搶眼。1月,50家代表房企拿地面積TOP10城市中,長三角城市占6席,其中杭州和南京進入前三位,杭州更是以171.5萬平方米位列第一,較第二位商丘市多出近100萬平方米,十分搶眼。從各城市群拿地金額來看,長三角熱度不減。1月,長三角TOP10企業拿地金額為618億元,位居四區域首位;京津冀TOP10企業拿地金額為200億元,位列第二;中西部TOP10企業拿地金額為182億元,位列第三。從拿地面積來看,中西部TOP10企業拿地面積以436萬平方米位居四區域首位,繼續領跑。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