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57筆房企收并購看今年三大趨勢
[編者的話]2020年房企收并購事件有257宗,涉及的交易金額約2338.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2.8%、21.0%。但平均單筆交易金額為9.1億元,較2019年小幅增長。土地和資金是房企的“糧草”和“錢袋”,2020年受新冠疫情以及融資收緊的影響,房企收并購金額有所減少。近十年來看,房企收并購金額和土地成交均價呈現出同步波動趨勢,當土地市場價格升高時,房企選擇收并購方式拿地的力度就會增大。另外,去年8月“三道紅線”融資新規的出臺,對房企的融資造成一定影響,房企在四季度的收并購金額持續下降。中指院的報告,對2020年行業收并購規模、企業特征及標的進行梳理,探求收并購的走勢與規律,并對行業發展進行預判,從而為企業提供決策參考。
誰是主角?
頭部房企和大型國企、央企收并購力度強勢
在房企融資監管趨嚴的環境下,“大而不倒”的慣性正在被打破,收并購市場除了傳統的 “大魚吃小魚”,“大魚吃大魚”的現象也在出現。2020年,共有149家房企參與收并購,其中百強TOP30房企收并購金額占比為23.1%,收并購宗數占比20.6%。
頭部房企和大型國企、央企收并購力度強勢。碧桂園、綠地、招商等頭部房企熱衷收并購,其中綠地、招商連續兩年位列收并購金額前15;華發、越秀、金茂等大型國企央企受益于融資成本低等優勢,積極補充優質資產,收并購金額較高。
2020年,碧桂園等頭部房企繼續通過收并購鞏固多元化成果。碧桂園2020年有近10宗收并購,其標的物較為多元化,包括地產開發、物業、經紀代理、農業等,拓寬利潤來源的同時增強業務的協同性。綠地、金茂等通過收并購集團體系內項目公司,擴充土地儲備。如金茂以68.5億元收購武漢化資100%權益及項目,武漢化資旗下的3宗資產分別位于青島、天津、武漢,這將有助于金茂迅速擴大其在三大戰略布局城市的土地儲備,提升市場占有率。
劍指何方?
做大地產主業,物業持續火熱
從房地產企業并購標的類型來看,2020年房企收并購標的仍然以房地產開發項目為主,交易宗數占比高達60.2%。2020年,房企依然聚焦地產主業,通過收并購補充優質房地產開發資產的同時,快速布局新城市和新區域,行業整合力度進一步加大。同時,物業收并購占比21.3%,較2019年提升2.8個百分點,收并購力度持續加大。其中,藍光嘉寶自2019年上市以來通過收并購加速擴張,2020年先后收購了17家物業管理企業,累計增加在管面積3272萬平方米。商業收并購增多,多輪驅動促進協同發展。其中,商辦市場受疫情沖擊較大,資產再配置進一步優化,房企在商業地產領域的收并購宗數同比增長近10宗。
在金融嚴監管的背景下,2020年百強TOP30房企選擇謹慎的投資策略,通過招拍掛、收并購、舊改等多元化方式進行土地資源的拓展,圍繞各區域內的核心城市展開布局。從其收并購城市分布來看,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熱點二線城市受關注。2020年收并購拿地金額前十城市中有6個二線城市,其他三個為深圳、廣州與北京一線城市;拿地面積前十城市中有7個二線城市,其余為三線城市。
第二,中西部土地市場持續升溫。2020年收并購前十城市中,武漢、成都分別位列拿地金額與拿地面積前十城市首位,此外,昆明、成都上榜拿地金額前十城市,昆明、西安、長沙上榜拿地面積前十城市。
未來趨勢
在疫情持續、融資收緊的背景下,房企的資金鏈進一步承壓,隨著2021年銀行版“兩道紅線”的實施,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我們認為2021年房地產的收并購將呈現以下3個主要特征:
收并購將更加謹慎,聚焦熱點一二線優質地塊。“三道紅線”以及“兩道紅線”的出臺,短期內對觸線房企將造成一定的資金壓力,房企將更加注重資金的安全性,在優選項目及資產包的前提下,收并購或將更加謹慎,一二線優質地塊將更受青睞。
國企、央企內部整合加速。2020年6月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年底又發布了“雙百名單”,其中大悅城控股、越秀、華發等房企在列,2021年初,國資委明確力爭到年底完成三年總體改革任務的70%以上,整合力度進一步加速。整合之后的國企、央企將對行業格局具有一定沖擊,尤其是國企央、企的發展相對穩健,其在融資方面更具優勢,以及集團的產業多元化,這都對其發展更具優勢。
物業收并購持續擴速,商業并購存量改造將加大。2020年底,物業服務企業在滬深A股以及香港主板成功上市企業達到43家(滬深股4家,香港39家),目前對物業服務企業而言,擴規模仍是王道,未來行業收并購將進一步加速;隨著商業地產逐步進入存量市場,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商圈的高地價和稀缺性的特性,以及疫情的持續將加速房企采用收并購的方式進行存量改造,提升其在一二線城市的占有率。
中指研究院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