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紀業務成“主引擎” 券商三季報業績迎來大幅增長
2025年前三季度,A股43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216.23億元,歸母凈利潤1692.5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6.88%、62.41%,整體業績迎來大幅增長。其中,中信證券以558.15億元的營收、231.59億元的凈利潤穩居“雙龍頭”地位;國泰海通緊隨其后,實現營業收入458.93億元,歸母凈利潤220.74億元。
中航證券認為,券商各業務均有增長,其中,經紀和自營業務為業績增長的主要推動項,主要受益于市場交易活躍度顯著改善,前三季度全市場日均成交額同比大幅增長,疊加兩融余額持續攀升并創下新高,共同強化了券商板塊的業績確定性。
頭部券商營收規模優勢顯著
從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來看,行業集中度保持較高水平,多家上市券商營收突破百億元。
具體來看,中信證券以558.15億元的營收位居第一,領先第二名國泰海通(458.92億元)近100億元,華泰證券、廣發證券、中國銀河、中金公司緊隨其后,營業收入均超過200億元。
增速方面,多數券商實現營收正增長,僅西部證券營收出現負增長,該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減少2.17%。
“雙龍頭”格局 天風證券扭虧
凈利潤方面,中信證券仍保持絕對優勢,以231.59億元的凈利潤排名首位;國泰海通則以220.74億元的凈利潤緊隨其后,形成“雙龍頭”格局。
此外,華泰證券、中國銀河、廣發證券的歸母凈利潤也超過百億元,分別達127.33億元、109.68億元、109.34億元,構成行業第二梯隊。
值得關注的是,天風證券前三季度的歸母凈利潤雖以1.53億元墊底,但同比扭虧為盈,成為業績分化中的“亮點”。業內分析認為,這可能與天風證券調整業務結構、加強風險控制等因素有關,其后續業績表現值得持續關注。
經紀業務成業績增長第一引擎
從業務結構來看,經紀業務作為券商傳統核心業務,實現爆發式增長,成為業績增長的第一引擎。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43家券商實現經紀業務收入1125.40億元,同比大漲67.41%,遠超其他業務增速。
經紀業務的高增長,主要得益于市場活躍度提升帶來的交易傭金收入增加。2025年前三季度,A股主要指數全線上漲,截至三季度末,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分別上漲15.84%、29.88%,市場交投活躍。
上交所官網披露最新開戶數據顯示,2025年9月A股新開戶293.72萬戶,環比8月265.03萬戶增長10.83%,同比2024年9月182.74萬戶大增60.73%,創今年以來單月第二高紀錄,僅次于3月306.55萬戶。累計來看,2025年前三季度A股新開戶總數達2014.89萬戶,較2024年同期1346.46萬戶增加668.43萬戶,增幅49.64%。市場活躍度的提升,直接帶動了券商經紀業務收入的增長。
此外,國聯民生、國泰海通、國信證券這三家并購重組券商,經紀業務增速包攬前三,成為行業增長的一大亮點。業內分析認為,這可能與并購重組后資源整合、業務協同等因素有關,其后續表現值得關注。
“盡管行業整體業績大幅增長,但券商之間的業務分化依然顯著。頭部券商憑借規模優勢、業務多元化布局等優勢,保持了較高的增速;而中小券商則因業務結構單一、區域集中度過高等因素,增速相對較慢。”對此,南京一券商分析師5日向《大眾證券報》記者表示,投資機會上,券商板塊仍具備延續上漲的基礎,但增速較三季度或會放緩。投資者可關注頭部券商(如中信證券、國泰海通)的規模優勢與業務多元化布局,以及中小券商(如國聯民生)的并購重組與業務協同機會。
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