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出現改善 光伏行業估值存在修復契機
10月29日,光伏板塊迎來強勢反彈。根據Wind數據統計,光伏指數(884045.WI)高開高走,全天震蕩上行,最終收漲3.60%,報收3594.27點。成交活躍度顯著提升,單日成交額達1154.57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長約18%;成交52.58億股,換手率為4.04%,均創近一個月新高,顯示資金對光伏板塊關注度明顯提升。
截至收盤,阿特斯收獲“20CM”漲停,陽光電源上漲15.44%,天合光能上漲11.04%,此外,通潤裝備、隆基綠能、海興電力、弘元綠能、可立克、通威股份、晶澳科技等股收獲“10CM”漲停。從指數層面看,光伏指數主力資金凈流入39.86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凈流出12.84億元,單日逆轉增長52.71億元,資金面呈現強勢修復。從細分板塊看,光伏設備板塊以74.15億元的主力資金凈流入位列全市場板塊第一。陽光電源以14.65億元的主力凈流入額居首,創2022年7月以來新高,占其當日成交金額的5.55%,推動股價大漲;隆基綠能緊隨其后,凈流入4.98億元;阿特斯作為組件龍頭,凈流入0.96億元。
消息面來看,《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持續提高新能源供給比重,推進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并將氫能、核聚變能列為“未來產業”。政策層面持續釋放對新能源的支持信號,為光伏行業提供長期發展空間。此外,地方層面政策同步跟進,如福建省近日印發方案,推動2026年起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部進入電力市場,市場化定價機制有望提升光伏項目收益率。
業績端來看,龍頭企業盈利大幅改善。10月29日,陽光電源披露三季報,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64.02億元,同比增長32.95%;凈利潤118.81億元,同比增長56.34%,其中三季度單季凈利潤41.47億元,創上市以來單季新高。業績增長主要得益于儲能業務高增長,海外儲能訂單同比增長80%,同時,逆變器毛利率環比提升3個百分點至25%。
經過上半年的行業“內卷”,三季度以來光伏產業鏈價格呈現企穩回升態勢。據TrendForce數據,N型G12單晶硅片價格從7月初的1.19元/片漲至9月下旬的1.68元/片,區間漲幅41%;硅料環節,N型致密料價格從3.8萬元/噸回升至5.2萬元/噸,接近行業平均成本線。價格回升推動上游企業盈利修復,TCL中環三季度新能源光伏業務收入環比增長22%,硅片環節毛利率修復至15%以上。
行業自律方面,17家龍頭企業已簽訂產能整合協議,計劃通過“限產保價+技術升級”推動供給側優化。協鑫集團曾表示,“產業聯合體搭建爭取年內完成,2026年硅料產能有望減少10%”,產能出清預期進一步強化市場對行業盈利修復的信心。
目前來看,國內新增光伏裝機規模環比改善。2025年9月,國內新增光伏裝機容量9.66GW,環比增長31.25%;1至9月,國內累計新增光伏裝機240.27GW,同比增長64.73%。9月新增光伏裝機環比有所好轉,主要是行業自身節奏和政策影響下的階段性波動。
“光伏企業三季度業績呈現觸底回穩,邊際改善的跡象。主要原因在于行業‘反內卷’,多晶硅價格上漲以及前期的行業減產帶來供需格局的改善。光伏行業估值仍處于歷史偏低位置。” 中原證券分析師唐俊男分析認為,“展望后市,后續圍繞‘反內卷’的產品銷售價格措施、企業間并購整合、行業準入門檻的提高以及產品質量標準提高政策將會相繼落地。光伏行業競爭格局和產業鏈生態有望優化,行業估值存在修復契機。建議圍繞細分子行業頭部企業展開布局,可關注儲能逆變器、BC電池以及鈣鈦礦電池、光伏膠膜、光伏玻璃、多晶硅料領域領先企業。” 記者 劉揚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