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報業績將成市場“試金石” 六行業盈利預期上調幅度較高
預約披露表顯示,2025年A股三季報披露呈現“前低后高、月底集中爆發”的特征。從單日數據看,10月30日以1194家成為披露最高峰日,10月31日則有1158家緊隨其后,兩日合計披露公司數占全市場近43%。此外,10月28日和10月29日分別有857家、900家披露,構成“披露小高峰”。
截至10月16日,全市場預約披露公司中,10月30日(1194家)、10月31日(1158家)、10月29日(900家)、10月28日(857家)為四大高峰日,合計占比超70%;10月中旬前披露公司僅82家,占比不足1.5%;4家延遲至11月披露。
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0月16日,已有25家公司披露三季報,其中22家實現盈利,合計凈利潤106.02億元,同比增長41.78%;3家虧損,凈虧損額合計1.37億元。從盈利規模看,海光信息(19.61億元)、九洲藥業(7.48億元)、高能環境(6.46億元)位居前三,貢獻已披露公司凈利潤的31.5%。營收方面,25家公司合計營收883.34億元,同比增長10.1%,小商品城(130.61億元)、海光信息(94.90億元)、高能環境(101.60億元)營收規模領先。
值得關注的是,已披露三季報公司呈現盈利分化的特點,高毛利率行業表現亮眼,部分公司現金流承壓。比如,半導體公司海光信息毛利率為60.1%、醫療器械公司九洲藥業毛利率為37.55%、液冷公司英維克毛利率為27.32%,側面反映高端制造領域的技術溢價優勢。但部分公司存在“增收不增利”的現象,如聚燦光電營收增長54.65%,但凈利潤僅增長28.56%,主要因行業競爭加劇導致毛利率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
從三季報預告披露數量看,材料(金屬非金屬9家、基礎化工9家)、信息技術(半導體8家、電子元件5家)、工業機械(7家)行業披露公司數量居前,合計占比超40%。這與2025年以來周期品價格回升密切相關。例如,北方稀土三季報凈利潤預增272.54%—287.34%、盛和資源三季報業績預增696.82%—782.96%,稀土企業受益于價格上漲及產能釋放,業績增速顯著。
隨著未來三季報披露的加速,業績確定性的行業或成為市場資金關注的焦點。
根據Wind數據統計,申萬一級行業層面,2025年9月1日至10月12日,銀行、綜合、非銀金融與商貿零售等行業盈利預期上調比例較高,分別為52.8%、50.0%、46.0%與42.1%。電子、醫藥生物、基礎化工與機械設備等行業盈利預期上調股票較多,分別為79個、72個、56個與53個。盈利預期整體調整幅度上,有色金屬、非銀金融、綜合、醫藥生物、公用事業與銀行盈利預期整體上調幅度較高,分別為1.5%、1.4%、0.5%、0.2%、0.2%與0.1%。
申萬二級行業層面,盈利預期調整幅度為正值的行業中,航海裝備、生物制品、農產品加工、證券、工業金屬與貴金屬盈利預期上調幅度較高。
從基本面角度,過去兩個季度營收與毛利率均連續改善的長江二級行業分別為稀土磁材、玻纖及制品、水泥及混凝土、精細化工及新材料、其他金屬及材料與紙包裝等。從財報數據角度,二季度,TMT板塊盈利增速顯著較高,計算機、電信業務、電子二季度單季度盈利增速分別為685.5%、64.5%與49.3%。
長江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戴清認為,在外部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三季度盈利預期提升顯著的行業成為市場中確定性更高的配置方向,其核心邏輯在于這些行業既受益于國內政策支持與產業升級趨勢,又能通過三季報業績驗證,有效對沖貿易摩擦帶來的短期波動。
記者 劉揚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