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跌停辜負了誰?五問海南華鐵
算力“新貴”海南華鐵(603300)正在遭遇信任危機。
國慶中秋長假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A股上市公司海南華鐵突發公告稱,公司此前簽署的一份價值36.9億元的《算力服務協議》宣告終止。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令公司的22萬戶股東(截至2025年6月底)的心懸在了嗓子眼。
戰戰兢兢熬過了長假,10月9日開盤,海南華鐵股價“一字”跌停,截至收盤,賣一位置仍有26.42億元賣單正在排隊。
忽悠式利好?
時間回到今年3月,彼時的海南華鐵一度成為市場上的明星公司,原因和一份價值超過36億元的協議有關。
相關公告顯示,海南華鐵全資子公司海南華鐵大黃蜂建筑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下稱“華鐵大黃蜂”)與杭州某公司簽訂了《算力服務協議》。雙方約定,由華鐵大黃蜂為該公司提供為期5年的算力服務,預計合同總金額高達36.9億元(含稅)。
消息一出,海南華鐵的股價被引爆,連收3個漲停板,其中兩個為“一字”漲停。而今年以來,借助算力的東風,海南華鐵股價水漲船高,屢屢刷新股價歷史紀錄。與此同時,公司的股東戶數也從2024年年底的不到5萬戶一路攀升至2025年3月底的213192戶。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股東戶數已突破22萬戶。
時隔僅半年,當初這些慕名而來、對公司未來發展信心滿滿的投資者卻又開始爭奪離場的機會。
“能出來嗎?我已經掛隔夜單了!”“可以當韭菜,公司不能沒信譽!”“股民們,一起告海南華鐵!”……在海南華鐵的股吧內,彌漫著哀愁與怨憤的情緒。
值得一提的是,與跑步進場的投資者向背而行,海南華鐵的重要投資者卻完成減持套現。Wind數據顯示,今年3月底,牛散“章盟主”(章建平)躋身海南華鐵前三大股東之列,報告期末持股比例為4.23%,參考市值約為8.99億元。但到了5月,章建平持股比例已降至4%以下。到了半年報時,章建平已從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消失。
9月30日,上交所已向海南華鐵下發監管工作函,就公司重大合同終止相關事項明確監管要求,涉及對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
“事件的整個過程呈現‘利好發布→股價飆升→股東減持→訂單歸零’的典型鏈條,已具備‘忽悠式利好’的明顯特征。”上海市信本律師事務所趙敬國律師10月9日對《大眾證券報》記者表示,“鑒于監管已下發監管工作函,若無進一步證據表明公司履約意愿及客戶真實存在,市場將其定性為‘忽悠式利好’并不為過。”
五問海南華鐵
目前,仍有多個疑團籠罩在這家曾經的明星上市公司頭頂。
首先,合同的突然終止究竟由哪一方導致?按照海南華鐵在公告中的解釋,是“基于原協議所涉交易及設備的市場環境及供需情況已較簽署時發生較大變化”。那么,短短半年時間,設備的市場環境究竟發生了哪些較大變化,致使雙方的合作遲遲沒有任何進展?
其次,針對半年零訂單的情況,在協議簽訂之初,海南華鐵是否對合作細節進行過充分論證,又為何選擇和這家公司簽訂協議?所合作的這家公司是否如公告中所言的具備良好的資信情況和履約能力,該公司此前是否已經依托算力開展相關業務?
最后,在相關訂單半年多時間沒有絲毫進展的前提下,海南華鐵為何主動放棄由對方解除協議并支付巨額違約金(總金額的20%)、補足相關損失的機會,而是選擇主動解約,且未提及任何違約金訴求?
海南華鐵股價9日的“一字”跌停又辜負了誰?!
帶著上述五大疑問,《大眾證券報》記者多次致電海南華鐵證券部,但公司電話均為忙音。
“要真正減少‘忽悠式利好’割韭菜,需要三方面同步收緊。”在趙敬國律師看來,針對“框架合同”“意向協議”,上市公司端應當設置更加嚴格的披露要件,比如披露對手方真實身份、履約保障條款、前期訂單或資金證明,并同步提示“無強制約束力”風險;而在監管端,交易所可實行“大額合同備案制”,要求公司在披露前提交合同文本、對方資信材料,并對跨界、金額占營收比重過高的合同,強制引入保薦人或會計師專項核查。一旦發現“畫餅式”披露,快速啟動問詢、公開譴責乃至立案調查,形成即時威懾;對于投資者而言,可以建立“高風險公告”交易保護機制,對披露金額超營收30%以上的框架合同,自動標注“R”標識(風險與收益并存)并實行T+0盤中臨時停牌,給市場冷靜期,同時加強投教,提示“無約束力合同≠業績”,引導投資者查看歷史履約記錄、現金流和訂單驗證,避免盲目跟風。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