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億元“紅包”背后: 頭部券商分紅規模斷層式領先
2025年半年報披露收官,A股42家上市券商中,28家推出中期分紅方案,合計派發現金紅利187.97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業內人士認為,券商行業上半年盈利能力提升,同時受到監管層對“提質增效重回報”的政策引導,券商上半年分紅規模也大幅提升,尤其是頭部券商的分紅規模更具吸引力。
頭部券商分紅規模領先
具體來看,中信證券以42.98億元分紅居首,每股派息0.29元,分紅比例達31.33%。公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37.19億元,同比增長29.80%,盈利規模與分紅能力形成正循環。
據了解,本次現金分紅是中信證券連續第二年開展中期分紅。相比2024年中期,中信證券每10股派發金額從2.40元提升到2.90元,派發現金紅利總額從35.57億元提升到42.98億元,分紅金額同比增長超過20%。對于投資者而言,中信證券分紅總額的穩步增長,不僅提升了股東回報、增強了市場吸引力,更傳遞出公司重視長期價值創造、倡導長期持有的投資理念。
國泰海通以26.27億元的分紅額度緊隨其后,盡管公司凈利潤行業第一(157.37億元),但分紅比例僅16.69%。有市場人士認為,這或與其戰略擴張需求相關。另外,今年上半年,國泰海通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已累計回購A股股份5922.4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3359%,購買的最高價為19.18元/股,最低價為16.49元/股,已支付的總金額為10.51億元。
有市場人士認為,國泰海通斥資10.51億元回購A股股份,顯示公司對自身價值的信心,可能引發市場對公司治理和未來發展的關注,進而影響投資者對其股票的估值預期。這一行為或將成為同行業公司效仿的信號,對行業板塊產生示范效應。從股市整體來看,此類回購行為可能增強市場對資本市場的信心,促使投資者更加關注公司治理和股東回報。
另外,中國銀河、華泰證券、中信建投、招商證券、東方證券分別擬現金分紅13.67億元、13.54億元、12.8億元、10.35億元、10.12億元,對應每股派息分別為0.13元、0.15元、0.17元、0.12元、0.12元,現金分紅比例依次為21.07%、17.94%、28.39%、19.96%、29.23%。
中小券商分紅呈現差異化
中小券商方面,東吳證券以35.5%的現金分紅比例領跑,股息率超過5%,成為中小券商回報股東的標桿。其自2011年上市以來累計分紅86.84億元,長期回報能力突出。
除了分紅創新高,東吳證券半年度凈利潤也創下新高。作為東吳證券收入的重要支柱,傳統經紀業務在2025年上半年市場回暖的推動下大幅增長。上半年,東吳證券新增開戶數同比大幅增長148%,融資融券日均余額為199.2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充分受益于市場交易活躍度的提升以及投資者信心增強。
有機構表示,方正證券、東吳證券等券商三年累計分紅比例大幅提升,遠超政策要求。
10日,上海一券商分析師向《大眾證券報》記者表示:“券商提高中期分紅,不僅是對持股股東的回報,也是整個市場重視分紅的一個體現。頭部券商以高分紅鞏固龍頭地位,目前來看,分紅常態化、透明化已成趨勢。投資策略上,建議關注有業務創新能力的券商。”
“年初以來,權益市場整體呈現穩步向上態勢,市場交投活躍度顯著提升,成交額、兩融余額以及權益類產品發行規模等多項關鍵指標持續回暖,共同推動券商板塊進入估值修復通道,帶動券商業績增長。”中航證券分析師薄曉旭認為,目前監管明確鼓勵行業內整合,在政策推動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趨勢下,并購重組是券商實現外延式發展的有效手段,券商并購重組對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優化資源配置以及促進市場健康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同時行業整合有助于提高行業集中度,形成規模效應。建議關注國泰海通、國聯民生、浙商證券等,以及頭部券商如中信證券、華泰證券等。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