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眼科王明旭教授被授予2025年度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海外華人榮譽會員”
9月5日在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九次眼科學術大會(CCOS2025)開幕式上,愛爾眼科美國分部CEO王明旭(Ming Wang)憑借其在眼科領域的學術專長和國際聲譽,被授予2025年度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海外華人榮譽會員”稱號。

作為中國規模最大、最重要的年度眼科盛會,CCOS年會匯集了全國乃至全球的眼科精英,是眼科領域前沿話題、先進技術交流的核心平臺。“海外華人榮譽會員”授予對中國眼科學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海外華人眼科醫生與視覺科學家,不僅是對王明旭教授個人職業生涯、學術貢獻、國際影響力的高度認可,更彰顯了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對海外華人眼科工作者推動行業發展努力的肯定。
沖破黑暗的“追光者”
回溯王明旭教授的眼科探索之路,每一步都充滿對醫學的執著與對光明的追求。
1982年,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后,他被中國科學院選派赴美國留學,隨后在馬里蘭大學斬獲激光物理博士學位,又于哈佛醫學院與麻省理工學院獲得聯合醫學博士學位。在不斷深造的過程中,激光技術在眼科診療中的潛力深深吸引了他,
也讓他堅定了在這一領域深耕的決心。
憑借不懈的鉆研,王明旭教授在眼科技術突破上屢創佳績。他較早地開展飛秒激光輔助人工角膜移植手術的臨床實踐,還在上海愛爾眼科醫院推動了飛秒激光眼科手術在國內的早期探索與應用。
這些技術實踐不僅為相關領域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更為眼科診療打開了全新局面,讓更精準、更安全的激光技術提前走進臨床,為無數被視力障礙困擾的患者帶來了希望。
“那時中國的飛秒技術幾乎是一片空白,當時開展此類手術,說是‘開創’,其實更像‘破冰’——沒有確切的資料顯示這類技術在中國患者身上會呈現怎樣的效果,但我們有個樸素的信念:讓中國老百姓也能用上國際前沿的眼科技術。”在接受采訪時,王明旭對這段回憶依舊記憶猶新。
這類手術的開展,為眼科診療打開了全新局面,讓更精準、更安全的激光技術提前應用于臨床,為無數被視力障礙困擾的患者帶來了希望。
在科研與臨床轉化領域,王明旭教授同樣成果斐然。在美國期間,他積極投身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等國際頂尖期刊發表多篇論文,為眼科領域的學術研究注入新活力。
當發現眾多眼表疾病患者受病情困擾,且常規治療手段效果有限時,他帶領團隊攻堅克難,致力于羊膜隱形眼鏡的探索。
如今,羊膜隱形眼鏡已在全球幾乎所有國家廣泛應用,幫助數百萬眼表疾病患者緩解了痛苦。與此同時,他發起成立慈善機構——王明旭復明基金會,幫助越來越多的貧困眼疾患者走出黑暗。
國際先進眼科技術的引進者
2024年電影《重見光明》(Sight)在美國上映,主人公的原型正是王明旭。
電影《Sight》成為華人第一代移民奮斗故事走進美國主流媒介的“破冰之作”。對此,王明旭表示,影片所傳遞的并非個人光環,而是眼科醫生群體對“光明”的執著守護,以及用科技與仁心為患者點亮希望的初心。
雖長期身處海外,王明旭教授卻始終心系祖國眼科學的發展。
“我生長于中國,故鄉教會我勤奮刻苦,而美國給了我施展才能的機會。我想盡自己的努力,為世界眼科學的發展作出一些貢獻。”王明旭此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
王明旭是美國FDA眼科審查委員會首位華人委員,他深知眼科事業的進步需要全球同行攜手共進。30年來,他頻繁回國,將海外前沿眼科技術與臨床經驗帶回國內,與國內同仁分享交流,全力搭建中美眼科技術交流的橋梁。他編寫的10本英文原著眼科教科書,已有7本被國內同行翻譯成中文,為國內眼科人才培養提供了寶貴的學習資料。
如今,作為愛爾眼科美國分部CEO,王明旭教授肩上的責任更重。他表示,愛爾眼科等機構的全球化布局與創新實踐,為行業注入了強大動力。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眼科集團,愛爾眼科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平臺,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并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這不僅助力國內眼科技術不斷突破,還進一步鞏固了其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他始終堅信,只有將海外先進技術與中國臨床實際情況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推動中國眼科學創新發展,讓更多中國患者受益。近年來,中國眼科學事業發展迅猛,在多個領域已接近甚至超越世界水平,這讓王明旭教授倍感驕傲。
王明旭教授談及此次被授予“海外榮譽會員”時表示:“這既是對我的激勵,也讓我看到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對海外華人眼科工作者的關注與支持。未來,我會繼續以這份責任為動力,在眼科領域不斷探索,力爭取得更多突破。同時,我也會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推動國際間眼科深度合作,助力培養更多優秀眼科人才,為中國眼科學事業發展傾盡所能。”
未來,相信在王明旭教授等一批眼科專家的引領下,中外眼科領域的交流合作將更加緊密,更多先進眼科技術將落地應用,為全球眼疾患者帶來更多福音。
君實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