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互聯網產業生態聚勢成形
近期,我國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07組衛星發射升空。7月30日,我國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06組衛星發射升空。7月27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05組衛星發射升空。
業內人士指出,衛星互聯網產業生態聚勢成形,商業航天產業版圖徐徐繪就。衛星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路徑正持續變得清晰,在制造端,技術革新為規模化生產奠定基礎;在發射端,商業航天發射場的投用與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的發展,將顯著降低發射成本、提升運力。此外,手機直連衛星技術的突破,更是為產業開辟了廣闊而持久的需求空間。
事件驅動 星網完成第七次批量組網發射
2025年8月4日18時21分,我國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07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是中國星網“國網(GW)星座”第七次批量組網發射。
GW 星座于2024年12月16日以“一箭10星”完成首批組網衛星發射,前后總計完成7次組網衛星發射,并于今年7月至8月密集發射衛星互聯網低軌衛星,分別于7月27日、7月30日、8月4日完成三次批量組網發射,創下“四天兩發”“九天三發”等連續發射紀錄。2025年2月11日,低軌02組衛星順利升空;4月29日,低軌03組衛星發射成功;6月6日,低軌04組衛星發射成功;7月27日與7月30日,第五、第六批次相繼發射。
位于海南文昌的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曾創造出中型液體火箭發射場建設的速度紀錄,2022年6月啟動建設;2024年12月二號工位首飛(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03星);2025年3月一號工位首飛(千帆極軌05組衛星);7月一號工位、8月二號工位接力成功發射兩組衛星。2025年1月25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期項目開工建設,該項目包括發射區、技術區和古松測控站,新建三號、四號兩個發射工位,年度發射能力均為16發。近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雙工位的“接力”火箭發射,意味著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的高頻次發射能力得到驗證。
事件前瞻 衛星及商業發射需求有望爆發式增長
中泰證券表示,2025年我國預計發射衛星約2100顆 (其中,GW星座計劃發射約260顆,千帆星座計劃發射648顆),2030年前預計發射15167顆,2035年將達到38410顆。今年上半年迎來可回收火箭密集首飛,有望突破發射成本以及發射頻率瓶頸。此外,藍箭航天、星際榮耀、星河動力等企業均計劃2025年首發可回收火箭。
同時,我國正通過“傳統發射場升級+沿海商業發射場擴張”雙軌并進,應對商業火箭爆發式需求。衛星制造端已形成較大批產能力,滿足星座建設需求。文昌國際航天城衛星超級工廠產業集群于2025年底前下線首顆試驗衛星,年產能達到1000顆。此外,天津、武漢、株洲、臺州等地均獲得商業衛星制造資質,我國衛星規模化制造能力大幅提升。
當下,以美國的SpaceX為代表的海外廠商正持續在低軌衛星星座領域搶占市場。據美國太空部隊和收集太空數據的非營利組織CelesTrak統計,SpaceX目前有約8000顆衛星在軌,而且每個月都在擴大其領先優勢。同時,由于各國發射衛星需要向國際電信聯盟(ITU)提出申請,ITU根據“先到先得”原則,按照申報順序分配衛星頻率及軌道資源。頻率及軌道資源極其寶貴,地球低軌衛星總容量約6萬顆,目前各國申報的衛星數量已經超過7萬顆。低軌衛星的資源競爭或將加速衛星互聯網產業建設。
長江證券指出,低軌寬帶衛星互聯網星座啟動建設或將帶動小衛星及商業發射需求爆發式增長,進而推動火箭、小微衛星制造業快速擴張,從而帶動我國商業航天產業進入全面升級期,預計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5萬億元。
選股邏輯 建議關注衛星端、火箭端、地面及運維端
民生證券表示,目前,GW星座已完成七組衛星在軌部署;千帆星座已完成五次發射,在軌衛星數量達到90顆。衛星互聯網產業生態聚勢成形,商業航天產業版圖徐徐繪就。衛星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路徑正持續清晰,在制造端,技術革新為規模化生產奠定基礎;在發射端,商業航天發射場的投用與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的發展,將顯著降低發射成本、提升運力。此外,手機直連衛星技術的突破,更是為產業開辟了廣闊而持久的需求空間。
對于具體投資標的,民生證券建議關注衛星端:陜西華達、新雷能、智明達、上海瀚訊、航天環宇、國博電子、中國衛星、鋮昌科技、中航光電(富士達)等;火箭端:中天火箭、斯瑞新材、廣聯航空、鉑力特、國科軍工、派克新材等;地面及運維端:盟升電子、中國衛通等。
國投證券認為,衛星互聯網具備覆蓋范圍廣、跨洲際通信時延低、支持大規模靈活通信、建設成本低、可用于應急等特殊場景的優點,能夠彌補現有地面互聯網網絡的覆蓋盲點,解決偏遠地區以及空中、海上通信盲區的聯網需求。衛星互聯網涉及通信、材料、電子、半導體、軟件等多個產業,具備技術難度高、帶動產業規模大的特點。建議關注針對衛星提供測控服務的太空資產管理廠商星圖測控、面向衛星通信提供測試服務的儀器廠商坤恒順維、衛星載荷與器件測試廠商霍萊沃、衛星應用廠商中科星圖等。
宗禾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