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發現】中侖新材:薄膜下游應用領域快速拓展
中侖新材(301565)是國內BOPA(雙向拉伸聚酰胺薄膜)龍頭,產能規模位居全球前列,縱向覆蓋上游PA6領域,一體化優勢明顯。公司核心產品BOPA薄膜主要應用于食品飲料、日化等領域,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作為全球BOPA薄膜龍頭,公司憑借20%以上的全球市占率、36%的國內市占率(聚酰胺雙向拉伸塑料薄膜產品口徑)及12.5萬噸的行業領先產能,穩居市場第一梯隊,被業界稱為“尼龍膜王”。
BOPA薄膜需求增速較快,產品工藝不斷升級,行業景氣向上。BOPA薄膜因其優異的力學性能、耐磨性、耐腐蝕性以及良好的氧氣和氣味阻隔性,被廣泛應用于食品保鮮、保香的包裝材料,特別適合于冷凍、蒸煮、抽真空包裝等應用場景。BOPA薄膜行業近年來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根據華經情報網的數據,2016年至2023年期間,全球BOPA薄膜需求量從27.13萬噸增長至49.4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為8.91%;我國BOPA薄膜需求量從10.45萬噸增長至24.6萬噸,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3.01%。與整個塑料薄膜產量相比,2023年BOPA薄膜的占比僅為1.9%。根據卓創資訊數據,預計到2025年,我國BOPA薄膜需求量有望達到30.45萬噸。從下游應用領域看,根據2020年數據,食品、日化領域是BOPA薄膜的主要終端應用領域。全球應用于食品領域的BOPA薄膜需求量占總需求量的70.00%,是當前BOPA薄膜應用最為普遍的終端應用行業;其次是日化行業,占比為18.00%;在醫藥、電子以及軟包電池行業的占比分別為5%、3%和2%。
公司在功能性BOPA薄膜常規應用覆蓋的基礎上,著力提升新型BOPA薄膜的研發與生產,拓展新興應用領域,如新能源領域、大健康領域等。公司現有新型BOPA薄膜如PHA鋰電膜、EHA高阻隔型、TSA直撕裂型等,均為業內獨有或處于行業前列,新興領域的高速增長為功能性BOPA薄膜提供了更新更廣的市場空間,而技術創新帶來的高附加值的新型產品,能為公司提供更好的盈利空間,進一步夯實公司在功能性膜材料領域的核心地位。以PHA鋰電膜為突破口,公司攻克了尼龍層耐沖擊、耐熱、絕緣等嚴苛性能指標,突破BOPA膜材高性能制備工藝,實現從“進口依賴”到“國產替代”的跨越,成為紫江新材、璞泰來、明冠新材等頭部企業的供應商。
公司研發矩陣賦能,新能源布局謀定而動。公司是全球極少數同時掌握從第二代到第五代膜材工藝技術,并開創了第五代技術的企業,掌握199項技術專利,擁有技術領先優勢。目前,公司在研項目有高溫尼龍PA10T、PA6T,復合集流體基膜、超薄電容膜、適用固態電池的雙向拉伸聚酰胺薄膜以及處于大試階段的用于膠帶的離型雙向拉伸聚乳酸薄膜、低碳生物基高強度雙向拉伸聚酰胺薄膜以及鋰離子電池封裝用尼龍膜。
公司擁有“PA6-BOPA薄膜”完整產業鏈一體化生產能力,業務協同性強。目前,公司已構建了“聚酰胺6-功能性BOPA薄膜”產業鏈一體化戰略布局,通過上下游的協同優勢,在獲取BOPA薄膜銷售環節毛利率的同時,也同步獲取了PA6環節的銷售毛利率,終端產品更具成本優勢。公司還基于產業鏈一體化能力,打造了一體化研發平臺,實現了BOPA薄膜領域的源頭創新,為下游BOPA薄膜的性能優化及新產品開發賦能。
公司在國內建有兩個膜材生產基地,分別位于廈門、泉州,共13條生產線,國內總產能為12.5萬噸/年,產能規模位居全球首位,募投項目“高功能性BOPA膜材產業化項目”共規劃三條產線,募投項目全部達產后,國內總產能為16.5萬噸/年;海外建有一個膜材生產基地,位于印尼,達產后預計將為公司在海外帶來5萬噸/年產能增量。屆時,公司國內外總產能預計為21.5萬噸/年,可更好地發揮規模優勢,進一步增強綜合競爭力,為滿足市場需求、擴大市場份額提供了有力保障。
天風證券表示,公司為BOPA薄膜領先企業,對膜產品深耕多年,后續有望快速拓展至其他領域。預計公司2025年至2027年歸母凈利分別為1.4億元、3.96億元、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3.34%、183.73%、51.65%,對應每股收益分別為0.35元、0.99元、1.50元。參考可比公司,考慮到后續公司募投產能較大的投產預期,2026年35倍PE估值較為合理,目標價34.6元/股,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記者 劉?,|
(風險提示:本欄目旨在介紹相關上市公司投資價值,不構成投資建議。)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