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不再憂慮“二次探底” A股慢牛主基調獲共識
在A股三大指數突破年內新高、兩融余額時隔十年重返2萬億元的背景下,券商對市場前景的樂觀預期持續升溫。有券商認為,當前A股已進入“慢牛”通道,市場不再憂慮“二次探底”,政策紅利釋放、增量資金入場及產業升級共振,將支撐市場中長期向上趨勢。
上證綜指接近“9·24”行情高位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會議指出,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被市場解讀為政策對資本市場的戰略定位升級。
對此,華創證券分析師姚佩認為,在已形成明確趨勢性上漲的牛市中,宏觀政策的穩定延續比新刺激政策更可貴,投資者可以在穩定預期下的產業個股中挖掘機會。短期重點關注周期資源品、券商、保險。
針對當下的市場,財通證券投資策略分析師李美岑認為,“三個信心”可以筑牛市:1、從民族信心來看,硬科技方面,DeepSeek、人形機器人亮眼,文化方面,泡泡瑪特、黑悟空、哪吒、原神等走向全球,同時,我國有序擴大對外開放,對超過40個國家實施免簽,外國“大網紅”來華,帶火“中國游”;2、從企業家信心來看,代表性企業“卷出海”,它們的凈利率中樞為20%,海外收入占比起點在較高水平;3、從市場信心來看,三地交易所對科創、創業、香港市場的多維度全方位改革加速落地,吸引全球資金配置中國核心資產。
二級市場上,上證綜指突破3600點,接近“9·24”行情高位3674點。
國投證券認為:“在當下資金環境下,市場已不再憂慮‘二次探底’。我們認為,當前基于流動性步入牛市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雖然市場向上空間暫無法明確,但是眼下依然重在結構性機會,買對方向是核心,再次強調三季度重心是‘創業板指+科技科創’。”
盈利修復與結構優化并進
回顧上幾輪牛市,2005年至2007年、2019年至2021年的牛市,市場業績拐點早于估值見頂時間,即存在業績估值雙擊的階段。2009年至2010年、2014年至2015年的牛市,業績拐點晚于估值見頂時間,工業企業利潤拐點略領先上市公司業績,可以作為先行指標。
對此,國海證券分析認為,過往四輪牛市(2005年至2007年、2009年至2010年、2014年至2015年、2019年至2021年),中盤風格要么領漲,要么表現平穩,每一輪牛市都會伴隨部分公司市值顯著擴張。過往四輪牛市,市場風格很難以紅利主導,紅利質量在前兩輪牛市中占優,后兩輪牛市高景氣和基金重倉風格開始跑贏,隨著牛市漸入佳境,高景氣、基金重倉風格遲早回歸。
進入8月份,上市公司中報業績陸續披露。南京一券商分析師6日向《大眾證券報》記者表示:“根據以往業績行情炒作路徑,業績超預期行業個股更容易獲得資金追捧;業績高增長、行業高景氣度板塊有望成為中報行情一個主線;低估且業績超預期滯漲龍頭彈性更大。”
投資策略上,國投證券認為,當前長期利率下移放緩和國內外擾動因素轉向積極,疊加“反內卷”等長期有利于產能出清、競爭格局改善和通脹回暖的政策出臺;在產業層面,AI(算力)、港股互聯網、創新藥、新消費、半導體、新能源(車)等新動能相繼迎來各自的周期性拐點,這無疑再次為低估值大盤成長和所謂“中間資產”重回超額有效性提供條件。
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