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補貼改善母嬰消費預期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2025年1月1日起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3周歲以下嬰幼兒發放補貼至其年滿3周歲。育兒補貼按年發放,現階段國家基礎標準為每孩每年3600元。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地方育兒補貼政策在國家補貼的指引下有望持續出臺,短期看,育兒補貼直接降低家庭生育成本,提振生育意愿,下沉市場更受益,利好母嬰消費品、月子中心;長期需配套托育、教育等政策,利好早教及青少年培訓機構。
事件驅動 國家育兒補貼細則正式發布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明確,從2025年1月1日起,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3周歲以下嬰幼兒發放補貼,至其年滿3周歲。
在補貼標準方面,方案明確,育兒補貼按年發放,現階段國家基礎標準為每孩每年3600元。其中,對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滿3周歲的嬰幼兒,按應補貼月數折算計發補貼。對按照育兒補貼制度規定發放的育兒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在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人員等救助對象認定時,育兒補貼不計入家庭或個人收入。
育兒補貼由嬰幼兒的父母一方或其他監護人按規定向嬰幼兒戶籍所在地申領。申領人填寫有關信息,提供嬰幼兒的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簿等材料,并對所提供信息及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作出承諾。
在資金來源方面,方案提出,中央財政自2025年起設立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項目“育兒補貼補助資金”,對發放國家基礎標準育兒補貼所需資金,按比例對東部、中部、西部地區予以補助。地方提標部分所需資金由地方財政自行承擔。
事件前瞻 預計后續迎來地方補貼熱潮
我國已全面進入生育友好型社會,經濟、時間、服務、文化各層面對生育的支持政策不斷出臺。同時,部分地方省市已提前探索補貼方案,其中,呼和浩特市以高補貼金額受到關注。
2025年3月13日,呼和浩特市發布政策:生育三個孩子合計最高發放育兒補貼16萬元,生育一孩一次性發放育兒補貼1萬元;生育二孩發放育兒補貼5萬元,按每年1萬元發放,至孩子5周歲;生育三孩及以上發放育兒補貼10萬元,按每年1萬元發放,至孩子10周歲。此外,云南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杭州市、鄭州市等省市已出臺補貼政策,預計后續在國家補貼的帶動下,更多地方政府將出臺補貼,由國家到地方全面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
據國泰海通證券測算,基于對2025年新生兒數量的不同假設,預計2025年政策累計補貼額1000億元左右。考慮到適齡人口發展趨勢,預計未來出生人口數將有所減少,單年度補貼額度也將隨之降低,但仍為一筆可觀的財政支出。作為參考,2024年我國規模以上乳制品企業銷售總額5105億元(不代表居民將補貼全部花費在奶類,相關領域還包括孕產護理、嬰童用品、早教、兒童醫療等),本次補貼總額不小。
從其他消費品“國補”情況來看,2024年國家統籌安排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2025年增至3000億元,涵蓋汽車、家電、家居、數碼產品等領域,對消費的拉動作用較為顯著。因此,國泰海通證券認為本次補貼力度較強,且還有增量空間;補貼受益領域較多,有望發揮乘數效應拉動消費。其中文件指出“現階段”補貼3600元,未來可能調整如提高補貼額;此外,省市級擬出臺其他育兒補貼政策或提標的,論證評估后備案,因此地方層面也有額外補貼的可能。
選股邏輯 建議關注母嬰產業鏈
申萬宏源證券表示,在備孕、輔助生殖及產檢階段,醫藥板塊中,輔助生殖關注麗珠集團等;產前早篩關注華大基因等。嬰幼兒藥品關注華特達因、長春高新、安科生物等。隨著孩子的出生,首先迎來喂養階段,乳制品消費與母嬰小電器消費將受益。食品飲料推薦乳制品板塊的伊利股份等。家電推薦母嬰小家電小熊電器等。
伴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衣食住行與玩樂學習,受益的板塊與標的愈加豐富。申萬宏源證券建議關注紡服零售,高品質、高安全性嬰幼兒及兒童服裝、日用、居家用品品牌預計受益,推薦森馬服飾、嘉曼服飾、諾邦股份等;嬰童用品方面,推薦聯手字節算法布局AI+母嬰賽道的孩子王,建議關注愛嬰室等。文具推薦晨光股份等。此外,嬰童護理品類推新快、品類矩陣齊全,搶占嬰童產品高安全性心智,建議關注線上打造爆款能力強的潤本股份等。
華西證券指出,未來地方育兒補貼政策在國家補貼的指引下有望持續出臺,短期看,育兒補貼直接降低家庭生育成本,提振生育意愿,下沉市場更加受益,利好母嬰消費品(母嬰零售渠道商、母嬰用品品牌商及制造商、兒科藥品制造商等)、月子中心;長期需配套托育、教育等政策,利好早教及少年培訓機構。相關受益標的包括孩子王(開放加盟拓展下沉市場、與辛選成立合資公司發力線上直播帶貨)、愛嬰室、潤本股份、豆神教育等。
方正證券認為,隨著國家育兒補貼方案逐步執行落實,乳品需求端有望得到提振。建議關注奶酪頭部企業妙可藍多;區域性頭部乳企天潤乳業、新乳業、三元股份、燕塘乳業、陽光乳業;內蒙古農牧龍頭企業騎士乳業;特色型乳企熊貓乳品、一鳴食品等。宗禾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