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A股展望 聚焦于“科技+消費+紅利”
本周,滬深A股在成交量的配合下震蕩走高,讓投資者對下半年行情充滿了期待。
今年上半年以來(截至本周五收盤),上證綜指上漲2.16%,深證成指下跌0.35%,創業板指下跌0.81%,滬深300指數下跌0.33%,科創50指數下跌0.07%。從行業來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18個行業跑贏上證綜指,其中漲幅前五位的分別是有色金屬、銀行、傳媒、國防軍工、汽車;跌幅榜上,煤炭、食品飲料、房地產、石油石化、商貿零售、建筑裝飾等跌幅居前。
在A股上半年行情即將收官之際,《大眾證券報》特別連線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湘財基金首席策略師包佳敏、寧波聚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巫清登、上海私募人士黃亞弟,請四位業內人士深入分析下半年A股市場,希望對廣大投資者有所裨益。
下半年大盤運行中樞有望上移
記者: 今年上半年,大盤主要在3000點至3400點箱體內震蕩,下半年A股將如何運行?
楊德龍:上半年,受國際局勢和地緣因素影響,A股市場出現了一定幅度的震蕩調整,但并沒有出現恐慌性拋售。前期表現強勢的創新藥板塊繼續有所表現,但出現分化。華為近日發布光刻機取得突破的消息也提振了投資者對國產芯片產業的信心,這將有利于推動科技行情的啟動。下半年整體來看,在經過兩個月調整之后,7月份市場有望重拾升勢,科技股有望延續牛市走勢。
下半年市場有望向上突破,從而產生較強的賺錢效應。下半年,滬指有望突破3000點至3400點的箱體并震蕩上行。
包佳敏: 2025年下半年,A股將在政策托底與盈利修復驅動下震蕩上行,而突破前期高點尚需增量資金與數據驗證。
展望下半年,我們認為市場將延續“上有頂、下有底”的震蕩格局,但中樞有望逐步上移,核心驅動因素包括:
一是政策支持。比如財政政策加碼預期明確,專項債發行節奏前移,超長期特別國債穩步發行,廣義財政支出對基建、新質生產力領域形成支撐,貨幣政策維持適度寬松等。
二是盈利修復。全A非金融企業盈利增速有望在三季度末觸底,科技、消費板塊結構性改善明顯,半導體、新能源等產業庫存周期見底,AI應用、人形機器人等新賽道貢獻增量。
三是風險偏好上行。美聯儲降息周期開啟預期增強,美元走弱推動全球資金再配置,A股估值洼地效應凸顯。
巫清登:大盤下半年會維持一個相對強勢、震蕩向上的運行走勢。下半年,上證指數核心波動區間在3300點至3600點,甚至不排除有機會挑戰3700點。
黃亞弟:從6月下旬以來的走勢來看,滬指已經突破了3400點箱頂,并創出反彈以來新高。從中長期來看,如果兩市成交額能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比如兩萬億元之上),則大盤有望繼續向上拓展空間,甚至去挑戰2024年10月創出的3674.40點的高點位置。當前,A股估值處于歷史中等水平,且相較海外成熟市場偏低,風險溢價和股息率具備較高投資性價比。2025年下半年,A股整體將呈現震蕩向上的行情特征,但需關注海外不確定性因素以及國內經濟修復節奏。
密切關注國內、國際政策變化
記者:下半年,投資者應關注哪些宏觀基本面的重要因素?規避哪些風險?
楊德龍:從宏觀基本面來看,下半年投資者要重點關注幾個方面:一是國際局勢的不確定性,是否會進一步引發石油危機,從而影響全球經濟復蘇。二是關注我國宏觀政策落地之后的效果。年初我國制定的GDP增長目標是5%左右,CPI的目標是2%。從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仍然需要加大力度拉動投資、帶動消費、提振內需,以應對關稅政策調整所帶來的影響,從而提振經濟增速。三是要關注國內宏觀面的情況。從資金面來看,下半年要關注國際資本的動向,是否會從估值較高的美股流出,進入到A股和港股來尋找機會。
從風險來看,要規避容易受到國際油價大漲帶來盈利波動的行業。
包佳敏:今年下半年宏觀基本面核心因素中,應關注中美關稅窗口期與地產風險傳導等因素,需警惕出口鏈壓力及流動性的擾動:
其一,貿易摩擦因素。關注中美關稅90天緩沖期(至8月中旬)后的博弈走向,若美國重啟“對等關稅”,則我國多個出口導向的產業鏈或受到顯著沖擊。
其二,房地產行業風險傳導因素。若三季度銷售未能企穩,可能引發家電、建材等上下游板塊估值下修。
其三,貨幣政策寬松節奏因素。預計國內下半年仍有降準降息的操作空間,但需警惕美聯儲推遲降息導致中美利差再度走闊,北向資金流入或低于預期。
此外,需關注科技產業“卡脖子”領域突破進展情況。
巫清登:下半年在宏觀層面,國內方面還是要重點關注內需消費和房地產投資等相關數據的邊際變化,是否會出現向上改善的明確信號。當然,這可能需要我們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下半年進一步發力,以此扭轉CPI和PPI數據持續低迷的局面。國外方面,需要重點關注美聯儲降息進程。需要注意的風險點是中美關稅政策的巨大不確定性,盡管國內資本市場已經對此有了很強的免疫力,但這確實對全球資本市場存在很大沖擊。
黃亞弟:下半年,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宏觀政策的動向,預計今年下半年,宏觀政策將持續發力,進一步夯實基本面,推動經濟向上、結構向優。在投向上,政策有望增強對穩民生和促消費的支持力度,改進居民收入預期,激發消費潛力,帶動有效投資,擴大國內需求。
投資者需要注意的風險包括:地緣政治博弈加劇、關稅政策調整等影響國際貿易的不利因素、上市公司業績“地雷”、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壓力、大盤快速拉升后導致股指大幅波動帶來的風險等。
關注“科技+消費+紅利”
記者:下半年市場的投資機會在哪里?投資者可以關注哪些板塊?
楊德龍:下半年,投資者仍要關注科技板塊,特別是人形機器人、芯片、半導體、AI、醫療、英偉達產業鏈、蘋果產業鏈等。從防守的角度來看,分紅率較高、業績較為穩定的紅利股依然有較強的配置價值。所以,下半年的投資策略是啞鈴型的,一頭是科技成長股,一頭是高分紅低估值的紅利股。這樣進可攻、退可守,對于投資者來說是比較好的投資策略。
包佳敏:下半年,投資者可以采用“科技+消費+紅利”配置結構。一方面,科技成長板塊將引領下半年的結構性行情;另一方面,從消費板塊的分化中去把握新業態。此外,可將紅利資產作為防御底倉。
具體而言:第一,科技成長板塊。聚焦AI應用落地與供應鏈自主可控方向,大模型推理成本下降推動多模態應用爆發,關注算力租賃、機器人、AIPC、半導體設備等細分領域;第二,消費板塊。消費復蘇呈現K型分化,“Z世代”主導的醫美、寵物經濟、即時零售等新消費維持高景氣度,而傳統白酒、家電尚待地產銷售回暖的傳導;第三,紅利資產。重點關注股息率5%以上且ROE穩定的水電、國有大行、鐵路運輸等方向,同時關注供需緊平衡的工業金屬。
此外,還可以關注受益于關稅豁免的跨境電商、汽車零部件及專精特新“小巨人”等機會。
巫清登:可以從兩個方面挖掘下半年的投資機會:一個是行業景氣趨勢方面,例如AI、機器人、固態電池、戰略小金屬、部分供需改善的漲價化工品等行業板塊;另一個是國內政策發力方面,例如內需大消費、創新藥、西部大開發、海洋經濟等板塊方向。
黃亞弟:下半年,投資者可繼續關注科技創新以及券商板塊。科技創新是推動A股新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動力,建議關注AI算力、AI應用、具身智能、創新藥等方向。券商板塊歷來都被認為是牛市的旗手。今年以來,相比銀行股持續創新高,券商板塊整體走勢相對落后,下半年,該板塊有補漲的可能。記者 湯曉飛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