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投資“光明行” 投資者“沉浸式”走進愛爾眼科
投資者如何做好理性投資?企業又該如何理性布局高質量發展?帶著這些問題,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十名投資者實地走訪愛爾眼科進行深入了解。

6月17日,由深圳證券交易所、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湖南省證券業協會牽頭,聯合國泰海通證券、愛爾眼科和全景網開展的“理性投資伴我行,走進上市公司”主題投教活動順利舉行。投資者通過實地參觀愛爾眼科長沙醫學中心、眼健康科普館、數字眼科研究所、國際臨床培訓中心等,深入了解公司在眼科醫療領域的創新成果、服務模式及發展戰略的同時,加深理性價值投資理念。
湖南省證券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丹岳在致辭中表示,希望通過本次活動搭建投資者與上市公司深度溝通的橋梁,共同營造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健康生態。
愛爾眼科董事、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吳士君對調研團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理性投資不僅在投資者層面十分重要,作為上市公司,更要理性管理、理性經營。愛爾眼科自上市至今,無論外部市場如何變化,始終堅持做好經營,持續提升技術、做好客戶服務,上市15年以來與投資者風雨同舟,保持密切無間的聯系,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成為眼健康的傳播者。
交流問答環節是活動的“重頭戲”。一位四年級小學生的父親在參觀完數字研究所后深有感觸地提問:“眼科如何更好地與現代科技結合,滿足人們更多的潛在需求?中小學生的近視防控工作如何做得更加智能?”吳士君回答,AI與醫療的結合是愛爾眼科近年來持續跟蹤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愛爾具有一些獨特的優勢,患者數量多、地域分布廣、研發團隊強,相信未來信息技術、AI技術會加快賦能醫療,不斷地有階段性的成果出現。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眼科疾病譜也在發生變化,醫療技術與先進科技、人工智能結合,會孕育出無窮的可能。”吳士君說。關于青少年近視防控,公司的云夾已經迭代到了第三代,通過用眼情況的數據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這是醫工創新結合的典型案例,未來大有可為。
還有投資人提問醫療人才的培養規劃和投入情況,愛爾眼科表示,從創立至今,公司堅持按照嚴格的標準和理念引進和培養人才,初期雖然不易,但伴隨著平臺綜合能力越來越強,吸引力也日漸增強,重點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科教研一體化平臺的建立,建立了從專科到博士后的“一條龍”培養成長路徑,讓醫療人才有成長的機會;二是充分尊重醫療人才,經營管理人員更多是做好醫療支持和輔助而非干預,給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三是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愛爾建立了涵蓋短中長期完善的激勵制度和薪酬制度;四是完善“安全網”,增強安全感,除了大病救助計劃外,還有員工關愛計劃、心理關愛項目等。
在吳士君看來,質量是醫院的立身之本,人才就是醫院的立身之根,只有這樣才能更長久地發展,實現各方共贏。
資本市場對企業“出海”依舊高度關注,關于愛爾眼科海外布局的情況不出意外仍是“必答題”。吳士君坦言,愛爾眼科投資海外的出發點可能和很多企業有所不同。“公司在14年就開始醞釀海外布局,在全球化舞臺上才能達到世界級水平。通過遴選并購優秀的海外標的,讓我們能夠更深入、更直接地了解世界前沿,更好地將最先進的眼科技術引進國內,吸收和轉化提升整體的醫療體系”。
出海10年來,愛爾眼科的國際化布局越來越廣,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從最初收購香港亞洲醫療,到美國的Wang Vision眼科中心、歐洲最大的眼科連鎖機構Clínica Baviera、東南亞知名連鎖眼科醫療服務機構ISEC Healthcare,再到去年收購英國的optimax,形成了國內外雙輪驅動的局面。吳士君也表示,中國毫無疑問永遠是“大本營”,14億人口具有巨大的需求。面對變化的形勢,公司加快提質增效,培養好人才、服務好患者、培育好勢能,“步步立足于當下,時時著眼于未來”。
君實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